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5期   作者:姜乐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铁路桥梁工程事业发展迅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铁路桥梁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而对于铁路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来说,施工环节多、施工难度大,需落实各项细节施工技术,确保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以某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工程项目为例,进一步对其具体施工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质量及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方法;施工质量;安全性

         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方式,基于既有运营线路下方进行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作业,存在施工难度大、施工环节多等鲜明特点。倘若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则易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及安全性问题。因此,落实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加强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控制非常关键[1]。总之,从提升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质量及安全性角度考虑,本课题围绕“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工程项目概述
         本文以某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工程项目为例,上有既有线铁路线路10条,原位为双箱(2-5m)框构桥,旧桥宽度11.5m,高度5m,顶板厚度0.3m,底板厚度0.6m,腹板厚度0.5m,与新建框构桥重叠9m,既有旧涵分为南段、中段及北段三段,总长度71.5m,其中南段及北段为现浇段,中段为原有顶进段。原设计计划在新桥内设置顶进后背,将原有旧桥利用中继间顶进法逐步拆除,但由于旧桥修建年限较长,部分为现浇结构,顶进难度未知,变更采用绳锯切割法拆除旧桥,金刚石绳锯机是应用于建筑工程改造和加固施工的高级工程工具,作为一种特种切割工具,对钢筋混凝土和石料进行技术拆除更容易,更安全,更有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工程跨度存在大,且重量非常重的特点,应对框构桥顶进施工作出明确要求,即:需确保运营线运输的安全性,保证既有线路路基的稳定,进一步落实顶进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

2.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方法分析
         如前所述,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安全性角度考虑,需落实可行及有效的施工技术。总结起来,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法如下:
2.1基础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考虑到动机承载力的提升,需结合设计方案,使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压力注浆法,加固出路框构桥基础。施工过程需掌握的技术要点为:(1)将框构桥就位的平面、四周各1米宽范围,作为平面注浆范围;并将框构桥底以上2.0米,底板以下16.0米作为竖向注浆的范围。(2)在注浆过程中,首要工作为降水井降水作业,当降水水位下降到滑板下2米位置的情况下,然后实施注浆施工作业,进一步严格遵循“降水→钻孔→插管→注浆”的施工作业流程;(3)保证浆液用量≥加固范围体积的35%;(4)通过双侧布置斜孔施工措施,将注浆孔孔径设置为60mm,以等腰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布设,将排距、孔距均设置为1米;在注浆过程中,实施隔孔跳注措施,在首批注浆12h之后,再实行次批注浆施工;(4)基于注浆之前,于路肩将路基沉降观测桩设置好,并每间隔1d进行1次测量及记录作业;(5)此次注浆于路基6米以下位置进行施工,不会对轨道、路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且无需限速,进一步保证了注浆施工的安全性[2]。
         此外,由于本工程项目的桥下水位比较高,自然水位和滑板之间基本持平;因此,在顶进作业之前,有必要基于线路两侧打井降水,一共打降水井16眼,当中线路东侧一共8眼,西侧一共8眼,井深为20米,确保在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孔内没有水。


2.2挖孔桩防护路基施工技术
         如果在顶进施工过程中,路基边坡失去稳定性,将会严重影响来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性。所以,基于正式施工作业开展之前,需针对路基实施挖孔桩加固防护措施。此次加固作业一共设置28根挖孔桩。当中,框构桥在四个角路肩各设置3根桩,一共设置12根;四股道的线间距之间、框构桥外侧各设置2根桩,一共设置12根;将挖孔桩直降控制在1.25米,桩距控制在1.75m。在挖孔桩浇筑施工作业完成之后,基于桩顶浇筑一根横梁,使其挖孔桩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使挖孔桩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横梁使用Φ20mm螺纹钢,分别于上、下两层进行均匀布置;箍筋则使用Φ8盘条,每1米布设3道,挖孔桩顶部将长为50厘米的钢筋预留,然后和横梁主筋保持紧密焊接关系。
2.3顶进环节施工技术
         在顶进施工之前,需做好顶铁配置作业,使用全圆铸钢顶铁,顶铁的安装需确保没有歪斜以及扭曲等质量问题,并保持安装顺直;每次退镐加放顶铁过程中,需安放最大的顶铁,确保顶铁的树木最小;基于顶进过程中,顶铁上方与侧面禁止站人,需实时观察是否存在扭曲状况,避免顶铁崩离事故的发生[3]。并且,顶进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落实相关施工技术,具体包括:(1)在顶进开挖施工过程中,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作业,采取人工配合刷坡清底措施,然后通过装载机装车及汽车外运方式进行运输作业。将每次开挖顶进长度控制在≤1.0米,将开挖面坡度控制在1:0.5,保持开挖面边坡的平顺、整齐;并且,考虑到施工质量与相关要求相符,针对设备没有办法触及到的区域,需安排人工做好相对应的挖掘作业,保证框构顶进方向的正确,以此确保施工质量与相关施工设计规范标准相符。(2)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统一指挥调度,禁止不按规程盲目作业,避免在列车经过时作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在框构桥预制过程中,滑板按照5%预留上坡;做好既有线路标高的控制,在顶进作业之前,对既有线路标高进行测量及复核;在线路加固过程中,对局部进行加垫调整,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安全运行;做好中心线、水平控制点的合理设置,基于框构顶面中心线上框构的前后端,各自设置两个方向的观测点,基于框构四个角位各设置水平观测点1个;每操作一步,均需对相对应的观测点进行及时测量,对框构有无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加以明确,倘若有意外事故出现,需第一时间进行改进处理,并对框构方向及水平变化关系图进行绘制,为框构的有效修正提供依据。(4)如果框构发生偏移,需通过边墙不同挖土做好纠偏作业,严格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有的放矢的落实有效纠偏方案[4]。在纠偏过程中,需对左右侧顶镐数量进行合理调整,或者针对左右侧顶镐采取不同步启动措施,在有必要的条件下落实减小顶程的方式,增加调整次数,使框构纠偏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2.4线路加固拆除及线路恢复施工技术
         在框构桥顶进就位过程中,需对线路加固进行及时拆除处理,维持线路的通畅,使列车提速更加方便[5]。首先将纵向工字钢拆除,然后将横向工字钢拆除,并对道碴进行回填处理,进一步将扣轨拆除,将长木枕抽出,转换为桥枕之后,进行护轨的安装作业,并对线路进行整修处理,保证线路交通的通畅性及安全性。

3.结语
         综上所述,认识到大跨度框构桥梁顶进施工难度点、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在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基础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挖孔桩防护路基施工技术以及顶进环节施工技术等,进一步将线路加固拆除,使线路恢复畅通,最终保证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鑫.D梁串联架空加固线路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9(06):181-182.
[2]王秋会,刘建明.黄万铁路大跨度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8(05):32-35.
[3]王庆辉.大跨度框构桥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1):44-46.
[4]李长春.纵挑横抬梁加固线路在框构桥顶进施工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77-80.
[5]田钢.大跨度框构桥顶进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7,36(09):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