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框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建筑框架进行完善,重视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建筑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与现状
1.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1.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重要性
在工程发展和现阶段进展的过程中,必须在细节工作上有良好的转变。继续按照旧的标准和方法实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也会带来更多的挑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现行的工作标准,考虑了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技术操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可靠性、可行性。框架是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即便是出现了很小的问题,都容易影响到未来工作的全面进步,而且造成的各种影响较为突出。第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技术操作,应坚持在合理性方面不断巩固。按照单一的技术指标来操作,很容易导致工作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疏漏现象,阻碍技术的提升,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内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工程技术分析
(1)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选用合格的混凝土,在使用中控制好混凝土的用量,并按照相关规定配比好混凝土的比重,是从混凝土的角度解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技术问题。(2)合理控制配合比。合理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3)混凝土浇筑施工。通常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需要通过审批,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2.2混凝土配筋与配箍工程技术分析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不但要求箍筋数量要少,而且要求箍筋的截面积要小。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筋间距与锚固长度,二者会对整体的稳固性与荷载产生显著的影响。具体到控制层面上而言可以通过固定模板、施工培训以及标准化认定及现场管理等手段来予以有效的控制。
从实践经验中我们发现,钢筋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能够有利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从积极意义的角度来分析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如果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较小,那么钢筋间的净距离将会较大,有利于振捣棒插入。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的工程施工中,由于楼层数较高,多数楼板处于养护期,其承压能力有限。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先由模板定型,放线设置高,这就需要控制模板技术。在安装基础模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误差问题,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误差应小于3毫米。并检查模板接缝的气密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漏浆等现象。在模板灌浆后,需要对灌浆进行振捣,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控制好振捣的力度和时间,所以建筑模板的强度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在模板中支撑部分一般使用钢管,然后对模板支架、立柱等部位进行垫板操作,保护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密封性。最后,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对模板进行拆除,拆除过程应严格按施工工序进行。此外,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模板安装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相关技术的准确性。需要在垫层相关施工完成后,每天定期按轴线进行测量,并通过基本平面尺寸计算出所需的边线数据。
3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3.1框架结构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首先,框架结构的荷载问题,随着现阶段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非常突出,其中高层建筑楼板在完成浇注施工后,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实际设计的硬化强度,但是由于施工进度的影响,很多情况下楼板自身强度不够时上层建筑施工就在进行,这样一来提高了建筑模板的支架载荷与建筑自身载荷的影响,如果这些载荷超出设计的承受范围,将会对整个建筑的承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其次,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易受钢结构质量的影响,从而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这其中因为钢筋自身问题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足,还有就是因为钢筋布置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专业经验不足,导致钢筋布置位置存在错误,最终使钢筋在框架结构中无法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使得整个框架的承载力出现严重问题。
3.2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办法
所以,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不断进行施工技术创新。首先,不断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熟悉框架结构施工全过程,能独立解决高层建筑框架中存在的一些施工问题。其次,在进行框架施工中钢筋工程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筋质量合格,并且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钢筋焊接、绑扎时,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对于其中一些不合格的部分及时的进行整改,并杜绝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4结论
总之,随着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不断应用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加强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为了进一步完善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真正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单啸.建筑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2).
[2]秦德广.探析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03):293.
[3]时晋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21-22.
[4]吕鹏.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