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宋光强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1期   作者:宋光强
[导读]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高层建筑物随之增多。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高层建筑物随之增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可持续开发和要求,缓解土地利用紧张感,建筑物开发方向逐渐向高层建筑的建设模式转变。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最重要的是主要的结构建设。只要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便可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合理、规范,确保建筑工作施工进度合理,保证该建筑整体质量,本文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引言
        为了适应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情况,高层建筑往往融合了多方面的多功能需求,因此,高层建筑在结构形式上也富有个性化。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功能和形式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水平要求更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关系到建筑安全和稳定,在施工过程中更应遵循其客观规律,依靠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展开。
        1施工特点
        (1)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都在据地面30m以上的位置进行施工,因而高层建筑属于高空危险作业类型,且实际施工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同时,自然环境对具体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夏季的强对流天气,冬季的寒冷天气等都会对正常施工计划的开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与强度,还会增加施工期间突发问题的发生率。基于此,在制定施工计划与周期时,充分考虑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尤为重要。
        (2)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在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种类与不同领域的施工技术,并且,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现代化建筑项目的代表,在施工技术方面、施工工艺方面、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点和现代化特点,从而使得施工复杂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3)外界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显著。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与工艺较多,针对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必须充分保障各环节,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完善各项施工细节,才能为主体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2.1测量主体结构
        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这也是保证后期工程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更应该做好测量工作。最终的测量数据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参考,并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其中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测量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其测量结构直接关系到该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边角柱,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第二,测量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在每一个高层建筑施工中都会在每层设计四个孔洞,测量人员可以采用定位标线的方式对这四个孔洞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应该由多位测量人员进行多次校准。第三,测量主体结构的轴线。测量人员通常会使用经纬仪对轴线的测量方式,并标注好钢板的准确位置,进而提高测量的正确性。
        2.2钢筋施工要求
        高层建筑的实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支撑,特别是钢筋的选用,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即使钢筋复核设计要求,在绑扎和施工该过程中,如果不能按要求实施,仍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施工该过程中,严格要求钢筋施工过程的规范,防止产生质量事故。首先,钢筋进场,需要做全面检查和复测抽检,确保钢筋型号和规格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修饰和损伤程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钢筋存放方面做好分类和防护。根据抽检标准,由监理单位见证人员随即抽取送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满足质量要求后再接收,否则坚决不允许进入工地。

钢筋工程往往环境恶劣甚至危险性高,为了满足钢筋施工质量要求,要做好技术交底,明确一线工人掌握施工要求并能熟悉操作,还应加强过程监管和检查。另外,还要给钢筋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套保证工作,特别是危险性高的地方,天气恶劣的季节、夜间施工、冬季施工做好安全防护和平台建设,为钢筋施工人员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为了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规范,需要注重细节。做好错头绑扎,尽量减少钢筋接头施工,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检查,严格控制施工误差。
        2.3模板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面对不同的结构、不同场所的功能,我们所选择的模板工程也有较大差异,整个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安装、施工的平整度、垂直度,还需随时对观测、下方支架的沉降情况进行记录,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同时,首先要对底模、侧模、端模进行清理、修整,并使用检测仪器对各场所进行定位,检查各定位线准确程度,并在制定位置布置好锚垫板、端模、侧模、预埋钢,在建筑施工中各技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性。
        其次在端模安装中,要做好交错安装、外、内侧模型固定,螺栓固定等工作,还需将横向张拉成器安装到固定位置,在对桥面钢筋进行帮扎处理中,我们首先要进行挡碴墙、端墙模型、梁端不等边角钢的安装工作,而后对各个部位零件进行连接、固定,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4混凝土浇筑工程
        为保证主体结构的承载力,要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浇筑工作要确保落实到位。对于建造高层建筑而言,其最主要的两种材料其一是混凝土,其二是钢筋。所以要切实保障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以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涉及多方面建筑,在建造屋面、墙体等都需要混凝土,且不同环节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施工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保障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对于梁体结构,要保证对其进行充分浇筑,以保障后续工程的有序进行;而对于柱体结构而言,要避免出现蜂窝等情况,所以对水泥的搅拌时间要进行控制,且厚度应在0.4m左右为最佳。同时,要保证建筑过程的连续性,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充分,此外,在对5m以上的高楼层建筑进行浇筑时,要在柱体中间位置留洞,从中间部位开始进行浇筑,避免材料分离的情况出现。
        2.5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所以施工人员应该掌握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砌筑施工中采用双面挂线,按照清水墙的要求进行砌筑,并且不进行勾缝。在正式砌筑之前,应该对需要砌筑的位置进行清洗,并对墙身的位置浇水湿润。根据图纸上的尺寸确定好门窗的具体防线位置,并在墙体转角的位置树立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之间设立准线,并对这些准线进行砌筑。目前,最为常用的砌筑方法就是铺浆砌筑法。具体来说,根据设计要求墙体和框架的连接处的灰缝宽度最合适的是10毫米,不过具体的范围可以在8毫米在12毫米之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和度应该超过百分之八十。
        结语
        综上所述,要全面提升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加强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科学选择与有效应用直接决定着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施工项目的特点,选择最佳施工技术,并且加强对施工队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重视施工管理方案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保障预期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2]杨骏,邹玲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5):24-25.
        [3]周华山.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5):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