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数量越来越多,施工难度越来越高,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建筑施工团队需掌握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明确主体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还需把握好施工质量,以确保建筑稳固性、实用性、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识,特别是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时,在有效的施工安全保障下展开建筑施工作业。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过程涉及的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有极高的要求,且必须是复合型人员,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以确保在施工时保证施工的质量。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相关概念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高层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测量技术要点
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第一,测量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其测量结构直接关系到该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边角柱,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第二,测量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在每一个高层建筑施工中都会在每层设计四个孔洞,测量人员可以采用定位标线的方式对这四个孔洞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应该由多位测量人员进行多次校准。第三,测量主体结构的轴线。测量人员通常会使用经纬仪对轴线的测量方式,并标注好钢板的准确位置,进而提高测量的正确性。
2.2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从实际工作情况当中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为混凝土,这种材料成本相对较为低廉,且承重能力较强,符合构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基本需求。不过,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存在抗侧力较弱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则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结构裂缝而引发安全风险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混凝土材料当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并可以采取制作钢筋笼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侧力。在钢筋施工技术的应用环节中,首先,应当明确本次工程的基本需求,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钢筋原材料。并应当关注于不同供货商的供货价格,进行合理的对比,研究科学降低经济成本的方法,推动施工单位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在钢筋入场时,还应当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测,拒绝有质量问题的钢筋入场。而在钢筋加工操作环节中,涉及到的技术操作内容主要有钢筋绑扎、预应力筋拉伸,以及钢筋防锈蚀的技术等等。这些工作都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施工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以钢筋绑扎工作为例,可以选择的方式也有很多,常见的就是人工绑扎或者电焊焊接。绑扎时,对绑扎结点的科学选择,对绑扎牢固性的安全检查等等,都是现阶段会对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建设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基础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
2.3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面对不同的结构、不同场所的功能,我们所选择的模板工程也有较大差异,整个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安装、施工的平整度、垂直度,还需随时对观测、下方支架的沉降情况进行记录,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同时,首先要对底模、侧模、端模进行清理、修整,并使用检测仪器对各场所进行定位,检查各定位线准确程度,并在制定位置布置好锚垫板、端模、侧模、预埋钢,在建筑施工中各技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性。其次在端模安装中,要做好交错安装、外、内侧模型固定,螺栓固定等工作,还需将横向张拉成器安装到固定位置,在对桥面钢筋进行帮扎处理中,我们首先要进行挡碴墙、端墙模型、梁端不等边角钢的安装工作,而后对各个部位零件进行连接、固定,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4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例如,凝结速度过于缓慢,影响施工,出现裂纹,稳定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结构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墙体、柱体等不同的结构浇筑中,都需要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应用状态进行控制。预制混凝土通常有一个运输的过程,要对这一运输过程应用的时间严格的把控,避免时间过程混凝土的状态发生变化。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长时间间断等,混凝土材质会在间断的过程中产生变化,在后期的凝结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2.5砌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砌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所以施工人员应该掌握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砌筑施工中采用双面挂线,按照清水墙的要求进行砌筑,并且不进行勾缝。在正式砌筑之前,应该对需要砌筑的位置进行清洗,并对墙身的位置浇水湿润。根据图纸上的尺寸确定好门窗的具体防线位置,并在墙体转角的位置树立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之间设立准线,并对这些准线进行砌筑。目前,最为常用的砌筑方法就是铺浆砌筑法。具体来说,根据设计要求墙体和框架的连接处的灰缝宽度最合适的是10毫米,不过具体的范围可以在8毫米在12毫米之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和度应该超过百分之八十。
结束语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施工量大、施工过程复杂,且施工人员需长期大量高空作业,不仅会增加施工人员潜在安全隐患,还提高了项目工程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应持续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更新,结合新型的设备、技术对建筑施工流程进行合理部署,并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以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性、建筑施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111-112.
[2]于皓皓.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02):244.
[3]秦军,阳巧玲.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研究[J].居舍,2018(25):19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