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电业局修试管理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快速建设,越来越多的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是目前发电厂安全和稳定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当前电力系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变电站对整个电网网络的拓展以及相应功能价值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智能继电保护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用电安全。基于此,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
1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当前我们国家智能变电站的持续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进行供电的质量与人们平日的生活存在非常大的联系。可是,当前智能变电站在具体运营时,如果系统里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元器件出现问题,那么就会让整体智能变电站里的断路器产生跳闸情况,这样的一种情况会为供电设备带去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为了保障智能变电站供电设备并不会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因此要去对于受到损坏的元器件使其能够从智能变电站里完成隔离,把其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有效合理的范围中。在当前电力系统平日运行的时候,智能变电站如果产生问题,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够自动的发出警报信号,这样的一种情况则能够把故障出现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合理有效的范围中,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智能变电站执行给予了切实合理的监控。不但这样,在智能变电站产生故障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较短的短时间中把出现故障的区域与整体电力系统完成有效隔离,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故障产生影响的危害范围,这样的一种情况也会使得整体智能变电站自身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提供强大有利的保障。结合上文所述,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在当前智能变电站保持运行时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2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运用
2.1二次回路状态监测技术
在传统的变电站中,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通常用于二次回路的监控。而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的监测通常采用的是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在此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可以将传统的电缆连接方式转变为光纤网络连接方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改进连接方式。同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还需要优化监测技术,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及监测质量。通过深入分析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状态监测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普遍采用的两种方式为逻辑链路状态监测及物理链路状态监测。为了确保络通信内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有效运用逻辑链路状态的监控方式,该方式的主要作用便是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报文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需要对不同的工程进行有效配置。在进行工程配置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且该问题无法进行人工调整及纠正,将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务必要有效运用运维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大限度上避免该类问题的出现。随时捕获网络报文,并且诊断网络报文格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物理链路状态监测方法主要作用是有效监测智能变电站各通信网络的通信链路,并根据监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估。因此,在运用该技术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监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对象,充分了解物理链路状态模型,并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工作,以便更好的发挥物理链路状态监控技术的作用。
2.2二次回路调试
①电缆连接。检查开关控制回路、断路器的位置指示灯,若指示灯为全亮或是全灭状态,则应及时关闭电源,找出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处理,使指示灯恢复正常;根据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对信号控制回路进行调试,对智能终端箱内关键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行检查,看是否正确;对电缆及其他信号回路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对事故跳闸和事故预告信号进行调试。②电动机联锁回路。在对该回路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应确保电动机开关设备处于试验位置,如果电动机上无试验位置的开关,应将电缆接头拆开,以此来断开动力回路,同时为避免误将断路器推入工作位置,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电动机控制与保护回路进行检查,看动作是否灵敏、可靠,将联锁开关投入联锁位置,并按联锁程序,将第一台电动机的断路器断开,看其他电动机的断路器是否按先后顺序联动跳闸,然后将断路器全部合上,再跳开第二台电动机的断路器,此时除第一台电动机的断路器以外,其他电动机的断路器应按顺序联动跳闸,可根据该方法进行逐级实验,确保联锁回路正常。③功能调试。为确保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功能正常,应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试:检查断路器、主变分接头及电闸,当装置具备同期功能时,应找到母线与侧电压的基准点,据此对监控功能进行调试,随后按照监控系统图,核对相关数据,并对脉冲系数及模拟量进行正确设置。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前,应当对通讯方式、遥控序号等进行调试,并对上下行信息进行调试,如 SOE 量、模拟量、刀闸位置、遥控断路器等。最后对声音报警及打印等功能进行调试,看是否正常。
2.3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
现阶段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机电保护操作的过程中,企业方面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工作人员也应该对自己的岗位有更加清楚的认知。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对继电保护器的间隔板进行整改,从而提升电压的接受效果。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装置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得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例如,应该借助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来对母线装置进行落实,从而使保护实施工序得到明确,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接收转换板中的电力消耗。
2.4过程层继电保护
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的过程层保护主要是对系统的母线和变压器设备进行保护,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同时降低电网的运行风险。在应用的过程中,制定保护措施后,保护值不会随意发生变化,即使网络出现波动,保证值不会随之发生变化,可以保持动态的平衡,确保电网的照常运行。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应用了大量的一次设备,需要对硬件和开关进行分离,且要保证硬件和开关设置的独立性,以便对母线等线路进行保护。需要应用多段路的保护模式对线路进行保护,还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5装置检修隔离安全措施防误技术
按照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传输过程中检修技术的实施规范情况来看,进行装置控制以及检修可以有效提升装置控制效果,但是这对装置控制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装置进行专门的控制以及整改,可以使其运行稳定性得到保证。首先,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要将其检修状态切换为一键执行,最后将检修状态应用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将检修状态切换给安措任务编辑,由编辑对检修状态进行定义。在对防误实施线路进行总结归纳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明确,并且对其检修状态进行编辑;其次,要对装置的检修维护进行定义;最后,还应该应用可视化技术对现阶段装置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这样可以使装置运行状态更加清晰的展示在任务编辑面前。
结束语
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状态会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安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设计继电保护系统的过程中,设计质量正在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过程也更加可靠。在建设系统的过程中,将数字化等先进的技术融合到系统的设计中,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电力企业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研发一些新型的技术,以促进系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 杰,孔祥发,王文豪,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相关分析[J].石化技术,2019,26(3):183,203.
[2]韩海山,王莉.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36-237.
[3]王思远,王颖超.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7,(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