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政治,科技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等诸多学术专业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功能逐步完善,建筑物适用性,安全性也越来越被重视,功能性要求不断提高,促使相关给排水工程各类技术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进行合理有效地提高。现阶段工作中,需要充分明确此类工程技术特点及技术要点,明确常见施工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优化技术发展及技术落实,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情况。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建筑给排水系统通常是由给排水设备、管道系统和辅助设施组成,由于管道系统的特殊性,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加强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优化,是确保单体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更好地实现给排水功能的重要途径。
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给排水施工管道问题
建筑给排水工程最为主要的元件就是管道,管道的质量以及管道的使用状况直接决定给排水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整体运行状态。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管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渗漏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管道的水资源输送,污水排放,也会对相关的设备以及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渗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材料选择不合适,导致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温度条件等对管道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管道容易出现缝隙或者漏洞等,或者对于输送的水质没有进行严格的调查以及确认,导致管道容易受到侵蚀,使用稳定性差;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对管道产生人为破坏,导致管道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遗漏施工步骤,例如密封胶忘记涂等,进而造成管道渗漏。管道渗漏从侧面反映了给排水工程的相对失败性,给排水工程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还会对其它相关的部分产生影响,影响建筑的整体使用感,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1.2施工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措施和过程控制等,目前在施工技术的应用方面,一方面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技术的前置性设计推广和应用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对多专业交叉的施工识别和碰撞检测,如BIM技术也未广泛使用。在施工措施方面,对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环保性考虑较少,特别是管道防松脱、管道运行噪音控制及穿越防火分区、承重结构、伸缩缝等的处理上存在不到位。在过程控制方面,管道密闭性试验、掩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完整,部分管道系统在投用后不同程度出现三类问题,一是渗漏,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而且对屋面、墙面甚至建筑结构造成破坏;二是爆管,对建筑安全和人身财产造成影响;三是噪音,如排水管道噪音和压力管道振动噪音等,不同程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1.3建筑给排水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建筑给排水工程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要求和技术种类不断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工程的施工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施工人员的能力要求,理论要求等也越来越高,而由于建筑企业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导致给排水工程招收门槛相对较低,给排水工程施工团队的专业性无法保证,与实际的社会人才需求属性存在较大的落差,导致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受到限制,出现问题以及出现中断的概率增加,影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给排水的实际使用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同时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还包括施工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不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缺乏,缺乏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并且缺乏培训环节,导致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情况,以及处理施工问题的能力较弱,存在责任推脱现象,严重影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开展。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措施
2.1完善工程监督体系
首先要加强与完善工程监督体系,让所有施工成果都有规范性、标准性约束,避免出现工作效果失控或技术落实缺乏监管的现象。就实际工作角度而言,需要首先完善相关监督体系,进而才可以确保质量得到控制,如果缺乏规范性约束,那么后期很多问题都会凸显,致使操作效果,操作质量受到干扰。每一类工作都需要配套标准性约束,并配合相关监督,监管体系,才可以确保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得到控制。如没有配合有效监督体系,所有技术操作成果和质量就无法得到控制,特别是对于此类项目而言,自身具备着较强系统性,结构与各类技术应用也具备着一定复杂性,所有内容都需要密切配合,才可以更好发挥效果。
2.2完善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技术交底,包括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和必要的技术澄清,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功能;同时,做好与施工队伍的交底。两种交底要有所侧重,交底过程要有记录,全体参加人员须签字备查。二是制定目标,包括工程质量控制目标、改进措施和控制手段,同时明确验收标准,目标应公示并能够具体、可控。三是根据工程需要制定特殊施工措施,既要体现新技术的应用,又要明确工艺水平的控制方法。四是现场踏勘和测量,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是一项施工周期较长、过程复杂的工作,因此,在施工前要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规划,包括方案的制定和现场的踏勘,确保所有方案的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及时根据施工现场布置调整施工计划和完善施工措施,现场踏勘和测量后,根据需要应及时做好相应的标记,便于交叉施工时进行识别。
2.3给排水工程管道合理安排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优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之二就是管道合理安排,具体操作为,对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以及气候规律,温度变化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结合工程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管道属性,进而确定管道的型号,管道的材料,在进行市场调查,确定最为合适的管道,这能够保证管道的应用相对长久性。同时在管道衔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规范性的施工操作,保证管道衔接的紧密性,同时要注意必须涂密封胶,保证管道接口的密封性,密封胶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测,保证质量合格性。并且在一阶段管道施工完整之后,需要进行测试,进行检查,保证密封性,保证畅通性,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确定产生原因,及时调整解决。
2.4施工全过程模拟管控
借助BIM技术能够对给排水工程进行精确模拟施工,特别是针对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能够实施反复的模拟操作,从而加强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修改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模拟评估的精确性,进而提高每道施工工序之间的相互连接,提高工程施工全过程管控效果,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不仅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而且增加施工的综合效益。
结语
如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客观认识到现有不足,围绕着完善监督体系,提升人员素质,科学制定计划,合理优化试运行方案,优化管道预埋等方面进行提高,进而提升实际施工效果,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芳.关于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184+186.
[2]李波.基于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现状探讨给排水的新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3521.
[3]柳盼.BIM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建材,2018(7):174-175.
[4]王建东.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7(34):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