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河务局槐荫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水环境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必须要做好水环境的保护和河道优化治理工作。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加之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成为重中之重。文章论述了水资源利用措施与水环境保护的相关举措,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开发;措施
1导言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城镇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关系密切。所以要做好水环境的保护,优化河道治理,加大对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减少污水排放,对河道进行整治,从而建设一个良好的水环境生态系统。优化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不仅能够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2.1可恢复性与有限性
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的特点,是一种再生性自然资源,它不同于矿产资源。大体以年为周期的水循环,其中对人类最重要的是淡水的自然循环。水从海洋蒸发,蒸发的水气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然后以雨、雪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形成地面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又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地面水和地下水最终流回海洋,这就是淡水的自然循环。
2.2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
我国占地面积之广,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北方降雨量少于南方,西部地区的降雨量少于东部地区,这种自然现象,导致了水资源不均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国水资源在分布的区域上存在着不均匀的特点。
2.3水资源过多过少都不行
2019年,想必大家还记得超强台风利奇马的一生,两次登陆我国,两次入海,受“利奇马”影响,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均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出现不同程度的城乡积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滑坡等灾害。而在同年,广东省大部却出现了中等以上气象干旱,粤东的潮州、汕头等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度气象干旱。可见,水资源具有其两面性的特点,过多过少都不行。
2.4水资源的不可代替性
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的供给,大到工业农业林业等的生产,处处可见水的大作用,因此具有不可代替的特点。
3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1人们对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人们认为河流存在一定的自净能力,能自行净化其受到的污染,但殊不知河流的这一净化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一限度,河流便会无法自行净化其受到的污染,严重的还会导致河流污染加重,河流长期处于这一污染严重的状态便会导致河流水流及其地下水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严重威胁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用水安全;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河流河道的污染,但河流河道的相关管理者对河流河道保护和污染破坏治理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完全不重视保护河流河道和治理河流河道污染破坏等工作,导致河流河道长期处于污染破坏的状态无人治理,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美观,还会严重威胁居民用水、农业生产经营和工业生产用水安全,十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污染治理和控制难度大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用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之中,造成河道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排放,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很容易引起水华等河流污染现象,河流失去其自净功能,水环境遭到破坏,治理难度增加[2]。
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错误的认识,以经济发展为目的,对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完全不重视,不能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造成水环境破坏、河道污染。因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两种之间的关系,加大对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4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措施
4.1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
优化河道治理,首先要做好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各地的河道情况不同,水环境不同,因此河道治理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根据河道和水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相关部门应改变传统的治理理念,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关于河道和水环境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在全面了解河流河道和水环境的污染破坏现状的基础上,将科学的治理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于河道治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手段,要将水环境的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优化河道治理之中。
4.2制定水资源的分配方案
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的分配状况等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制定水资源的分配方案,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有效地统计各个地区每年的用水量,减少污水排放量。水资源分配方案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1)制定标准。对于化工厂、制药厂、纺织厂、印染厂、洗煤厂、选矿厂、酒精厂、电镀厂、冶金化工厂、食品加工厂等能产生大量废水的工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尤其在污水处理方面,减少污染,保证水资源的管理工作能顺利、有序地进行。(2)加强监督工作。为了避免浪费,节约水资源,使用者应该加强“节约用水,人人做到”、“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提高个人素质,按照规定用水,若发现他人有浪费水的现象,应上前制止并告知,从而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监督。(3)借鉴管理经验。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可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管理措施,以先进的、科学的、适应我国水资源的方式进行管理。
4.3建立健全的保护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是生命之源、生产之源、生态之源,更是一切资源之源。中国虽然河流众多,覆盖面积广,但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拥有的水资源量并不高,加上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每年我国有些地区都会出现洪涝灾害,而有些地区则蝉喘雷干;每年6月份为雨季,雨量增多,而三四月份则降水相对较少。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种生产方式加速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保护水资源成为我们的重要事情。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针对于当前水资源的使用,国家推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三条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万元工业值用水量控制、万元GDP排污量控制,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具体情况,目前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并注重管理经验的积累,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4.4做好河道清理工作
河道阻塞、淤积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河流畅通流动,水循环良好,水中的氧气充足,水中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能通过水的流动逐渐被排出河流;一旦河水流动不畅,就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河流自身的造成水环境破坏。河道淤积,水质富营养化,水中氧含量减少,这不仅会造成河道中的垃圾不能及时被微生物分解,河流发黑发臭,还会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数量减少甚至死亡,进而进一步加剧了河流的发臭发黑现象。因此,政府部门和河流河道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做好河道清淤工作,对河道中的垃圾及淤泥做好及时清理,这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河流河道污染问题发生,还能够起到防洪排涝的功能,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河流周边环境的破坏,提高水环境系统的自我清洁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促进用水的科学与合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甚至个人来说,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切实做好河道的治理和水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景金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规模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6).
[2]计艺达.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