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李光薇
[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安平镇古院小学 李光薇

【内容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学生个体解决语言文学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语文  培养  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科,具有独特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学生个体解决语言文学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因此,从核心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
        一、在课外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果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在课外创设良好的氛围。比如家庭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父母来实现的。父母的阅读行为、阅读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社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学生不但能够从社会大环境里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将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读者把从材料中感知的信息和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生成意义的过程”。“一个不曾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将是苦涩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因此,为学生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视野。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大多仅限于教科书内所编课文的教学,而对所编课文的教学又主要指向于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结论性知识的灌输、应试技能的训练等。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仅费时低效、致使阅读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造成学生阅读量小、积累不足、底蕴不深、文化单薄、素养不高,严重阻碍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莫基作用”的发挥,尤其难以为学生培育起终身受用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校根据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和层级阅读活动。按照不断学段学生特点分级分层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引领读整本书、群文阅读整本书、群文阅卖,开展推进亲子阅读和师生共读,内容从低年级的绘本,到中高年级的国际获奖小说、经典名著、科普作品等,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经典诵读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治家格言》 《孝经》《笠翁对韵》《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和古诗词、童谣、儿童诗等.对这些内容也根据学生特点规划到六个年级的十二个 学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联系生活与课堂的纽带,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阵地,更容易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课外阅读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组织辩论会、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比赛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加强听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加强听力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懂一段话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因此,听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途径之一。可以着重通过听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①听后复述;②谈感想、体会;③回答问题;④听文章改错。
        2.借助口语交际
        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训练是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为了让学生积极地“说”,我们可采取以下形式:①限时演讲训练;②情境训练。
        3.从朗读训练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而朗读,是“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因此,在课内课外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途径之一。课堂朗读指导可采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接龙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课外朗读可通过举行诵读比赛来进行,开展个人赛、小组赛,看谁读得好,读得投入,读得有感情。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最终让学生了解阅读时应该注意什么,学习什么,让他们懂得怎样去品读名著,提高阅读的鉴别力和评判力。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改进措施
        (一)更新观念。
        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指引下,学生课业负担及思想包袱加重,自然“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也不得不患上“短视症”。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更新观念,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阅读理念为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必要的指导
        中小学正是学生形成习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转变评价方式
        当前的核心素养评价机制也不健全,因此,教师也应在核心素养评价上开动脑筋、采取措施,评价指标多维化,也要有阅读兴趣、动机、习惯、品质等非量化的依据;评价方式多样化如查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报告会,有条件的还可让学生就某一阅读内容在网上发表评论等。
着眼终身,面向全体,整体提高,为学生终 身发展负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敏志奇《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长江丛刊;2018年09期
2.李碧《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核心素养》2018年02期
3.邱伟珍《以导促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校园(阅读);2018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