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李云
[导读]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安平镇太平中心小学   李云

【内容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弊端,已成为当今体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尝试素质教育的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体育 教学素质  实施 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人的主体得到完善,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克服现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这几年教师培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尝试实施素质教育。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体育教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再是教师纯粹地“传授组织”教材,“指使”学生的活动.还要从过去较死板规范的体育课结构模式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实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转变。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创造出不同特色的又能体现素质教育功效的体育课的“结构模式”。



        三、运用变“灌”为“导”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 为主的方法体系与方法观念转向在老师指导、启发学生独自学习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在方法主体上,要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 为主,由过去“育体”、“练习”为主的方法扩展向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综合多样化的方法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一般发展、 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全体学习中的问题。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证明,只有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去点燃学生思想中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四、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例如,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教法一: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教法二: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法三: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接力比赛,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由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跳高练习时,可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五、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为此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分解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体育差生来说,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或超过什么人,而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解决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最积极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已是个普遍趋势 ,人们看到体育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健康的体格,而且对他们性格和意志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组织纪律的形成,都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理应积极思考,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不断改革体育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另方面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用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体育教师锐意改革、勇于探索,体育教学的春天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参考文献:
1.2017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2.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