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教育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彭辉 贺瑛
[导读] 普通高中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根本性变化。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英语教研组  彭辉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贺瑛 

        普通高中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根本性变化。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的出现,高中英语学科从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四个维度确定了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一.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步理解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课程中首次提出了 “viewing看”的技能。因此,语言能力并不是仅仅要学习知识,或者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其落脚点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还有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孤立地脱离语境而学习词汇或语法,不是在培养真正的语言能力素养: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素养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英语学习,帮助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英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2、文化品格 
        在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文化意识素养要素主要指中外优秀文化,既包括人文知识,也包括科学知识。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普遍局限于对中外文化异同的分析。提到文化意识,人们更多地想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往往忽略了文化知识中内涵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如何基于文化知识、文化比较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文化意识应该指向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在汲取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跨文化认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文修养。这种修养将指导他们获得正确的行为取向。也就是说,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内化、提升和养成的过程。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即“用英语讲好中国的故事”。
        3、思维品质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三个方面,即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这三种思维特征的强弱就反映了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低。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两个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一种交流工具,新课标的修订将重新确立其社会重要性和全民普及性,以适应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四个维度如何“落地”。
        1、英语语言不只具有工具性,同时具有人文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多一些文化渗透,让学生把英语课堂作为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窗口.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求适合自己的英语材料的学习方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等。
        2、精心备课,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只靠课本上的知识。而要注意发掘其广度和深度。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用循循善诱的教学设计去“吸”和“引”学生。教学生赏析课文,并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现象或渊源,也可以自主开发课程,如诗歌欣赏,课本剧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英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上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优秀品质。
        总之,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学生发展的全面重视,是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教育要走向服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英语教学最大的意义,并非简单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了文本的意义后,是否能够构建结构化知识、是否能够迁移创新内化提升、是否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同时对文本保持批判、开放的学习态度、是否能够在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