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董红亮
[导读] 本文从中职《机械基础》的课程特点及其重要性出发,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  董红亮

【摘要】本文从中职《机械基础》的课程特点及其重要性出发,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直观教学和理实一体教学把枯燥的《机械基础》变的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机械基础 教学效果 兴趣 理实一体教学
        【引言】《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和机电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特别是近几年诞生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等专业,都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基础》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更加了解机械传动、 液压传动和常用机械结构等原理, 为各个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打好基础。然而对于基础知识有限、生产经验不足的中职学生来说,存在着学生觉得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的现象。如何应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中职生基本上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特征,就是基础知识撑握不够扎实,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没有培养好。他们在遇到一门新功课的时候,总有畏难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例如在学习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时。结合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上,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 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变速机构时,问同学们:为什么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而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向后倒车?先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普遍对汽车感兴趣,讨论起来非常激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就业情况,对课程内容有所取舍
        随着社会经济深入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明确的划分。中职毕业生被定位为高素质的技术性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也要围绕这个中心,从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出发,对多而杂的知识点以够用实用为标准进行取舍。机构运动简图是机械类的基础,因此把机械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代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对于机械传动应减少理论和公式的推导,把重点放在结论的应用上,如零件结构的性能、参数选取的原则、零件失效的原因等等。比如多种传动方式的组合、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与维护等。


类似这样的内容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同,是中职学生就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理解、会用。同时要结合工程实例,如车床主轴支撑的例子,使学生重点掌握轴承的组合结构,轴承的调整以及轴承的精度对机床主轴传动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基本知识又掌握了应用技术,同时学生也明确了轴承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直观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处在感官认知到抽象认知的转变过渡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相关知识的学习认知,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际联系,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如在讲到“轴”时,可以结合车床主轴箱为例进行讲解。一个车床主轴箱就涵盖了从轮系——主轴,这中间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尺寸确定,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的选择,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结构图,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加工工艺,涉及轴上零件装拆、轴承选择,涉及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通过对各学科知识间的综合,将原本孤立的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信息技术
        机械基础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讲解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要借助彩绘挂图、实物模型、信息动画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分析、 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机械机构,通过以上手段不能清楚表达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学生不易听懂,即使听懂也可能是一知半解。采用专业软件制作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用Flash和PPT等制作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演示其工作原理和过程。
        五、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将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模拟工作实际情景,在教师协助下,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制定方案、作出方案、实施方案、反馈信息、自我评价等环节,并独立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最后达到教学目标转变为以完成项目任务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参加工作打下牢实的基础。
        六、结语 
        机械基础是一门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基础课,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新形势学好机械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海波.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年第 2 期
[2]张列林.机械基础实验系列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年第 6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