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广明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李广明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的各方面不断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开发率还是比较低的。
        身份证号:32092219840512xxxx 224000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的各方面不断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开发率还是比较低的。与此同时,目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生态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会产生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的部门要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生态水利工程相关概述
        1.1什么是生态水利
        所谓生态水利,指的是人们在治理大自然河湖的时候,不满足于传统的治理河道方式,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在建设生态水利的时候,需要高度关注河湖的原本生态氛围,并且基于此开发和管理水资源,不断推进当地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在具体建设的时候,生态水利的目的就是较好的修复和治理河湖以及渠道,防止污染,实现河道水质的不断改善,从而达到山清水秀、景美人舒的目标,提升农村的水环境以及农村的用水条件,给予当地居民一个生态、自然、舒适、美观的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1.2生态水利工程技术囊括的内容
        就生态水利工程技术而言,其囊括了多个层面的内容:
        1.2.1差异性
        生态水利不论是其发展途径还是其发展模式,和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模式相比较来看,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1.2.2综合性
        开发和利用生态水利工程的时候,有机融合了多个层面的因素,从而利于多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共进,并且可以反过来对环境进行哺育。
        1.2.3目标性
        生态水利有着较为明细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后代的用水需求,进而实现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宗旨。
        1.2.4科学性
        就生态水利而言,其设计和实施并不是关门造车,也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利用生态学原则,依据实际,采用先进的科技,推进水资源的共同高效发展。
        1.2.5规划性
        规划用水不仅是日常的需求,也是水资源可以长久发展的根本措施,要想较好的推进生态水利的建设,需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水资源以及相关的资源,并且基于此,推进生态水利建设的长久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水利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属于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水利的开发利用,能够缓解目前资源短缺问题,包括将其运用到发电领域当中,能够减少煤炭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能源作用方面,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发挥防洪排涝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降低洪涝灾害对于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水利工程的合理利用能够促进航运、水产养殖、湿地建设,并逐渐形成新的生态景观。
        2.2消极影响
        2.2.1水利工程建设
        包括大坝、水渠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慢水循环速度,进而能够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减少水进化能力,对该区域中水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2.2.2对于气候造成影响
        水利工程影响当期气候,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具体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增加水气增发,在大气环流影响下该地区的降雨量会大大增加,出现阴霾天气,甚至会出现极端气候情况。
        2.2.3河道生态系统遭到影响
        尤其是一些大型水库,其水面较宽、水流速较慢,就会在水库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水温结构。

这一水温问题会对一些低温生物生长环境造成影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极大破坏。
        2.2.4对农田生态造成影响
        通过水利工程,能够避免农田遭受淹没的危险,但由于土壤热条件、养分变化,会给土壤肥力、酸碱度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盐碱地。水库水位波动,也可能会引发崩塌、滑坡危害,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可能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2.5对植被造成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占据大量的面积,加上相关的建筑构建物,对原有自然植被会造成破坏,对自然栖息地造成影响。加上污染物排放速度会减缓,该地区植被、动物都会受到影响。
        3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的策略
        3.1强化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高度重视,参与人员都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项目开发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在设计、调度中对生态环境问题充分的考虑,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追求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将生态效益当作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尽可能减少对水生动植物、陆生动植物的破坏,争取以最小破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环保部门应该做好有关的宣传工作,定期对水利工程参与人员开展相关法规培训、政策宣传,让其能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帮助其树立生态保护效益,让其真正的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在具体环保宣传中,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规、奖惩机制等,对有关人员行为进行约束,鼓励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到这方面的监督工作中。
        3.2不断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在工程设计中,规范和标准不可或缺。但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还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实施规范,因而也就相应制约着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因而,需要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就水利工程设计而言,其标准和规范都有通用性,指导意义较为普遍,故而,就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而言,并不用重新进行编写,基于常规水利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科学的调整就可以对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设计进行指导。
        3.3重视对老员工的定期知识培训,不断栽培新员工
        在科学发展中,人才不可或缺,要想建设高质量的生态水利工程,必须有一只质量好、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故而,要不断提升老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对其的定期培训,给予其传授一些创新技术及创新设计理念或工艺,引导他们积极消化生态学知识,并且基于此和以往自身水利工程设计经验充分融合,加之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一套新兴生态水利设计理念。针对新员工,也要定期通过培训,引导他们不断学习生态学原理以及相关水利设计知识,并且给他们提供进行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奖罚分明,公平公正,将一些学习进修的机会多多提供给员工,给予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平台。
        3.4重视生态水文监测项目的不断完善和健全
        当前,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就目前我国的生态水文监测站点而言,不管是数目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难以满足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发展,在后续动态水文生态监测的时候,要结合环境实际,适度的增加生态监测点数目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对生态监测点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不断完善监测内容,如此才能获取较为准确的监测数据,使得后续工作的可靠准确性得以相应的保证。
        3.5要关注生态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及长远性
        就生态水利工程而言,其不仅仅是一个层面的简单施工,还涉及多个层面诸如地质、环境等因素,故而,在进行生态水利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遵循系统性原则,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水资源、建设地的具体环境、建设地周边水系的具体情况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取用的材料以及建设完毕之后的相关维护运营工作也要做好,使得工程的长远性可以得以保证。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多种方面,我们要采用一些措施进行解决,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水利工程建设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柏杨箐.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云南省水利学会,2017,12(8):24-25.
        [2]刘洁.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3(8):99-101.
        [3]潘海.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3):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