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扶绥县酸粥的发展与传承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2期   作者:李晓媛
[导读] 酸粥是广西传统的佐料,以扶绥县酸粥最具代表性。酸粥具有配料独特、口味鲜酸、历史悠久等特点。酸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其保护有较好的政策和制度基础。在现代社会,酸粥要继续传承与发展,仍需不断努力与创新。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要:酸粥是广西传统的佐料,以扶绥县酸粥最具代表性。酸粥具有配料独特、口味鲜酸、历史悠久等特点。酸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其保护有较好的政策和制度基础。在现代社会,酸粥要继续传承与发展,仍需不断努力与创新。
        关键词:广西扶绥;酸粥;发展
       
       
酸粥又称酸糟粥,当地壮语称为“溹渗”或“洒渗”。酸粥在百姓的生活中不作为一种主食,而是一道佐料。《崇左文化述要》记载:“扶绥盛产稻米,煮粥一般用早稻米,早稻米浆多,耐热,煮粥不易烂。”[2]扶绥人的主食是大米,酸粥以大米为原料制作,它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固态自然发酵成,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发酵食品。酸粥广泛流传于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的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大新县、龙州县等多个地区,其中以扶绥县的酸粥最具特色,名扬四方。
        一、制作工艺及功效
        酸粥已有上千年历史,但具体产生时间无法考证。在扶绥当地,每家每户几乎都会做,尤其是过年过节更加热衷,是一道经典菜色。除了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缺米少粮,食不果腹,导致食酸粥的风俗一度中断外,其余时期当地居民都会专门在家中制作酸粥食用。
        酸粥的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分为备料、育种和制粥三道工序。第一,备料。酸粥备料以大米为主,其中以早稻最为适宜。装米的容器则多为不透明的宽口罐,陶罐是最广泛使用的。容器要用热水洗净,之后消毒、擦干,就可以倒入一碗酸粥做菌种了。
        第二,育种。酸粥的育种分为淘洗、蒸煮、隔夜、观察几步。首先,要认真淘洗大米,配上一定比例的水煮成米浆熟饭。之后放置一夜,再盛入陶罐自然存放,期间每两日观察一次。期间必须要密切留意天气和温度变化,如夏季密封期仅10-15天,冬季却至少需要一个月。只有充分养活米饭发酵后产生的益生菌,酸粥才能育种成功。育种成后,以正确的方法保存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延续下去一直使用,亲朋好友间也可分享酸粥种。
        第三,制粥。这个环节最为丰富,也最具风情特色。育种成功后按一定比例放入再次蒸煮后隔夜的米浆饭搅拌,测定温度并每两日观察其成熟情况,直至成为做酸粥的半成品。酸粥半成品基本成型后,将其舀出,便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当地饮食习惯来调整口味。常用的配料有蒜米、鸡皮果、酱油、白糖等,将其炒熟成酸粥,以蘸料和辅料的形式搭配菜肴食用。每一步均依靠长期养成的经验把握,才能制作出呈现稻米香和酸香的酸粥,余味绵长。酸粥的优劣以“白”与“细稠”来体现,“酸粥越白、越细稠,质量越好,香酸扑鼻,味道鲜美。”[3]
        酸粥是有生命的,里面的微生物促进了粥的不间断发酵,需要用心养。养酸粥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制作原料、制作工序过程中的卫生以及器皿洁净度、气温、周期都有讲究。酸粥不仅味道鲜美,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而且益于身体健康,《崇左文化丛书》记载:“酸粥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双歧菌,其功能与酸醋、酸奶、陈醋相似,增进食欲,疏通血管,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还可消除疲劳,护肤美容,延年益寿,是优良的保健食品。酸粥配草药敷在伤口上可消炎、解毒、除脓疮。”[3]可见酸粥营养健康,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美容养颜都有明显效果,因此,受到了当地及外地人民的喜爱与追捧。
        二、创新菜色
        酸粥原本是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人们在家发酵万后,会直接拌食油、酱油食用,或是用作白斩鸡的佐料蘸取食用。但制作酸粥的时间较长,费时费力,又有失败的风险。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和食客的口味,许多餐饮行业陆续出现,使酸粥从家庭走向了市场,甚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酸粥宴”,一桌子宴席上十几道菜的制作都与酸粥有关,如扶绥县新宁镇的餐饮店“老娘大排档”、“扶绥人家”、“蜗田”等,将酸粥作为其招牌菜,甚至安排了一整席的招牌酸粥宴。扶绥县山圩、东门、柳桥、渠黎等地的群众都有许多酸粥饭店,本文因篇幅原因,不一一提及。
        “老娘大排档”位于扶绥县新华街190号,是有口皆碑的景点餐饮店,还上过广西综艺旅游卫视的《舌尖之旅》节目和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魅力中国城》。“老娘”是大家对老板娘的称呼,她已经年过六旬,真名郭志勤。老娘深知酸粥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一心想改变酸粥“当地人甘之若饴,却不受外来食客待见”的局面。从1999年开饭店以来,一直在潜心创新,希望通过推广酸粥菜肴让更多的人品尝。如今,她的酸粥已经成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娘大排档的特色在于:第一,自创在酸粥中添加辣椒,让其有麻、辣之鲜香口感。本地饮食习惯并非无辣不欢,甚至有些人吃不了辣,酸粥中辣椒的添加确实不失为一种创新。第二,选取酸粥的中期。


酸粥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当地人喜爱吃味道较重的后期,但是老娘大排档的酸粥制作选择了中期,因为其口味稍淡,香度和纯度更适合外地食客。因此许多人纷纷慕名而来。第三,酸粥宴荤素搭配,丰盛味美。老娘大排档最为特色的都是酸粥宴,一桌子菜肴都与酸粥密切相关,包括酸汤鱼、酸粥脆皮豆腐、酸粥白糕、酸粥空心菜、酸粥走地鸭、酸粥鱼生、酸粥纸米卷等等,都是富有创新性的菜色。其中店里最为拿手的特色菜肴为酸汤鱼,其酸汤底用酸粥和白米粥依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加入白糖等佐料,味道鲜美。鱼肉必须用新鲜的鸡蛋清腌好,再放入酸粥中滚煮,最后出锅时淋上红油,即可大功告成。被蛋清包裹着煮熟的鱼肉嫩滑无比,配上酸汤底,可谓是酸爽适宜,味道别具一格。同时酸粥鱼生也是一道极受欢迎的菜,将酸粥当做火锅汤底,酸粥烧开后,夹着鱼生进去涮一下即可入口,酸香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鱼生的鲜味。
        酸粥,是广西壮族独有的特色美食,在扶绥酸粥菜肴的餐饮店很多,“老娘大排档”因其历史悠久,又多次上电视节目,最为著名。新宁镇的“扶绥人家”一店亦值得一提,它位于扶绥县双拥路辅路,拥有多道创新酸粥特色菜肴,包括酸粥牛腩、酸粥猪肚、酸粥鱼仔、酸粥鲈鱼、酸粥鱼肚、酸粥黄豆等,都色鲜味美,令人过齿不忘,价格亦实惠亲民,每日的食客络绎不绝。
        三、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打造

         扶绥人喜欢食“酸”,不仅是酸粥,酸笋、酸菜、酸檬等食物都是本地人的至爱,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腌制好的酸黄瓜、酸木瓜等贩卖。另外,在日常的一些米粉、卷筒粉中,也多喜欢放入酸甜的卤水。人们如此爱吃“酸”,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开胃。扶绥地处亚热带,常年天气炎热,导致胃口不佳,吃酸可以开胃。第二,养颜。吃酸可以使人的皮肤纹理细致,美容养颜。第三,作为配菜。当地人喜欢吃粥,尤其是玉米粥,因为在粥中加入碾碎的玉米粒可以增强粥的口感和营养,而酸料就是吃粥时最适合、最开胃的配菜。
        那么,如何让人们重新认识“酸”文化,吸引外地游客爱上酸味,爱上酸粥,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了。酸粥已从家庭自制逐渐变为商业饮食,大部分人已形成了外出购买的习惯,食客较少自行制作,而是从饭店购买后,在家中按口味自行加工食用。许多饭店也推出了酸粥菜肴,将酸粥作为一道佐料或蘸汁,与各种肉类搭配在一起。
        虽然酸粥曾上过电视节目,吃酸粥的外地食客喜爱酸粥,但其传承与宣传还需加强。酸粥已有千年历史,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崇左市多个县都非常受欢迎,但以扶绥酸粥为最佳。
        扶绥县要发展酸粥文化,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举办酸粥主题文化活动,邀请营养学专家举办专业论坛,宣扬酸粥的具体功能,如美容养颜,疏通肠道,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二是提升扶绥酸粥在各类媒体上的曝光率,如微博、微信、报纸、电视美食节目等,通过这些媒体的介绍,增进大家对酸粥的关注和了解;三是举办美食节活动,活动上宣传酸粥的千年历史,并让食客们免费品尝,食客消费其他美食时也可以赠送酸粥,让人们感受这份美食的魅力。
        由于在扶绥县酸粥的大米原料、发酵过程、加工制作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致使市场上的酸粥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为了更好地传承扶绥县酸粥制作工艺,同时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各相关部门应整理相关资料,积极起草酸粥制作技艺标准或规范等文件,统一规范酸粥制作的场所、器皿、配料、技艺等要求,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持其传统风味,也能规范卫生安全,做到吸引顾客,增加企业收入,形成品牌效应。
        扶绥酸粥作为一款餐饮产品,具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妇孺皆知等先天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酸粥餐饮店在环境卫生安全的前提下,要不断发展新菜色、新口味,不仅满足食客的口腹之欲,而且要不断努力达到食客求新求异、营养健康等进阶需求,在餐具花样、菜肴摆盘、用餐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全方位围绕酸粥主题,不断扩展创造新的饮食文化意义,真正打响这个美食品牌,让其符合现代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成为扶绥的一张优秀饮食名片。
       
       
        参考文献:
        [1]《扶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扶绥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2]谭先进编著.崇左文化述要[M].崇左文化博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323.
        [3]谭先进编著.崇左文化丛书[M].崇左文化博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878.
        [4](清)谢启昆修(清)胡虔募.广西通志[M].南宁:民族出版社.1988.
        [5]王志伟.谷物发酵食品—酸粥生产工艺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