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2期   作者:刘晓艳
[导读] 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优化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幼儿教育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幼儿有很好的参与性,有助于幼儿掌握数学相关知识。但是,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结合探究式教学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缺乏足够的深度。因此,本文主要以幼儿园
延川县东关幼儿园  陕西  延安  717200
        摘要: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优化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幼儿教育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幼儿有很好的参与性,有助于幼儿掌握数学相关知识。但是,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结合探究式教学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缺乏足够的深度。因此,本文主要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如何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目标,提出一些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
       
       
一、幼儿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开展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切实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2.探究式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而自主探究性教学可以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3.探究式教学尊重幼儿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探究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富有趣味的活动能保持和发展幼儿对活动课程动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放性原则
        学习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每一个环节,真正面向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幼儿的个性智慧和情感体验。
        3.自主性原则
        探究活动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幼儿的自主活动,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和经验。在活动中实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控制和答疑,幼儿自由讨论、实践操作。
        4.实践性原则
        让幼儿亲身参与探究过程,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学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调查、实践、假设、探究、想像、创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去。
        5.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鼓励幼儿的创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激起幼儿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探究主题不断发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不断迸发。
        三、幼儿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探讨的内在潜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实验证明,幼儿参与学习活动,需要外界因素的刺激,从而产生内在的能动学习潜能。

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时,要扮演好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角色,抓住幼儿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或贴近自身生活实际的问题充满情趣的实际,展现生活的特点,创设出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情感。如小班数学活动《认知数字3》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数字3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利用3朵花、3只蝴蝶、3棵树、3条鱼等图片创设一个美丽的小公园。幼儿以逛公园的游戏形式进入情境,在“找一找”“数一数”的过程中具体感知数字3的实际意义。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身上哪些东西也有3个?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会是3个呢?数一数我们跳了几下?转了几圈?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2.打破定式,培养体幼儿的创新意识
        2.1改进传统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怎样让幼儿充分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我们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改变传统观念,增加一些现代的应用广泛的教学内容,如钟表与时间、旅行线路、价格与购物、生活用品的面积、体积等。另外,解决问题是所有数学活动中的最重要部分。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使幼儿体验到数学在其周围世界的作用。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们创设了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车、各类学具、故事书等作为商品,并分别标上1元、2元、5元不等的价格。为每位幼儿准备了1元、2元、5元的钱币,引导幼儿学习加法:花5元钱买商品,你可以怎样买?每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采用尝试的策略,幼儿在提问、思考、讨论和探索中成功地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2.2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通过动手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探索周围环境的目的。必要的材料是激发、引起探究经历的一种有效载体。为此,我们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具有多方面联系的材料,以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亲历探究过程并发现规律。大班数学活动《学习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绳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让幼儿自选,自定测量对象:课桌、门、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将测量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分析比较,最终获得结论。
        三、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幼儿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实践运用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活跃教学、增强幼儿合作精神与团队配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数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随后向幼儿提出问题或者发布任务,以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沟通、讨论与交流,实现思维之间的碰撞,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数学教师便需要树立起先进的教学思想,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质疑、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幼儿探索、猜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曼.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J].速读(中旬),2018,(2)
        [2] 李彦锋.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17,(7)
        [3] 刘晓英.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