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2期   作者:樊红梅
[导读]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大家必修的课程,它肩负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中的相关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可以更好的来将其弘扬。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大家必修的课程,它肩负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中的相关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可以更好的来将其弘扬。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措施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几千年的漫长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传统美德等的总和。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助人为乐、雷锋精神、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等等,这些美德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年文化古国,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博大精深与历史悠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我们用的文房四宝、生病的时候所吃的中药、我们所喝的茶;我们吹的二胡和笛子;我们穿的唐装汉服,我们用的瓷器等等。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我们不仅要很好的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更应该注重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让它走出国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可以多元化的发展。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丰富养料。
        而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缺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睡觉和打游戏上,根本不会去主动的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高校的语文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日常的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有意无意的渗透我们的传统文化。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更应该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教材的建设,借此来不断提升大学语文的课堂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们认识到其重要性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及意义并不只是停留在教会学生们去读和写,更应该注重培养高职生们的思想道德,以及不断扩展他们的视野,在教学中要有效的运用传统的人文精神来滋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把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它无可比拟的新鲜活力和厚重的文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去感受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去传承民族美德,弘扬民族文化。所以,大学的语文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更好地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让他们感受到这些文化,学校对于老师的挑选也应该有所要求,要选择具有一定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来任教,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比如说,高校可以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深化提高教师们的文化底蕴和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提高和扩展自己的文学素养,进而更好的在课堂中向学生们传播和讲授传统文化,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接受和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不知不觉间就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二)加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兴趣
        大学语文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让学生们去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更好地将其发扬光大,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被调动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将目前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想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的思想认知,想要喜欢上一门学科,重点是要先了解和认识它。对于大多数高职生来说,如果他们在校期间没有获得专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他们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高职生应该做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素养对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或整个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在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中,有许多文章和内容都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先下手。在《论语》中,学生们可以感悟和了解到到市场经济下诚信精神的重要性;在《诗经》的学习中,从情歌到文人情诗、戏曲小说,他们可以提早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婚恋观。
        (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课堂融入传统文化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且枯燥的形式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会丧失,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呢?相关教师需要丰富自己原有的教学手段,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其更加完善和创新,也可以借助新型的技术来辅助教学。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们演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像是“百家讲坛”就具有一定意义的视频。利用视听设备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一系列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例如,对于汉代的对联和礼仪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化的重要性,而我们作为一名当代高职生,更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它不仅仅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属于这个万千世界,教师也应该秉持这一理念,在教学的时候采用多样的手段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和吸收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乔君然.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38-139.
        [2]徐志男.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融[J].教育现代化,2019,6(90):264-265.
        [3]顾云清.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