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2期   作者:赵玲
[导读] 高职教育本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宗旨,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主体。高职数学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载体。
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摘要:高职教育本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宗旨,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主体。高职数学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遵循以“素质为本,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人才的重点是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数学教育所面对的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更加显得重要和迫切。高职数学课程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定位在拓宽文化基础、加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工具三个方面,在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活动,创造活动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进行的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核心,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适当性、变化性和凝聚性等特征。勇于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思维灵活,创见独特是创造性思维关键;创造主体知识渊博和经验丰富是创造性思维基础。
        高职教育需要注重人才未来“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开发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开发人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数学不仅能满足高职教育需要的工具性服务,而且能满足高职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这是高职数学体系本身所具备的。
        二、高职数学中的几种重要数学思维
        1、归纳思维——就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找出共性和本质的东西的抽象化思维,或者说是从简单特殊的例子中,总结出具有一般性质的结论。许多新的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都经历过经验的积累、反复计算中归纳出其共性和本质的东西。
        2、类比思维——就是借助于两类不同本质事物之问的相似性,通过比较将一种已经熟悉或掌握的特殊对象的知识推移到另一种新的特殊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类比思维在高职数学的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等知识点中涵盖。
        3、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方式、方法、规则的约束,从已有的信息出发,选择多角度、多方向、求异式的思维,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这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数学本身的一种特性。
        4、逆向思维——通常而言,把习惯思维的方向叫做顺向思维,而相悖的思维方向称为逆向思维。在高等数学中有不少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对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解决某些难题、开创新的方向、往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高职数学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高职数学教学,发挥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用,充分展示高职数学的魅力,在遵循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原则下,要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指导,通过教学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教给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
        1、选择好内容与方法的最佳结合点
        一是抓好数学概念教学。数学的概念来源于经验,是通过人们思维加以抽象而得到的,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的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理解并牢固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二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解答适量的数学习题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途径。一般性数学题,在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基本思路上,对待具体问题应作具体的分析:第一,题设条件中哪些能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所学过的知识。第二,能否把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第三,从条件与结论出发,要结论成立,还需要什么?还可从隐含的条件得到什么?经过反复思考、分析与综合,使条件与结论,己知与未知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确定科学的解题方案,按照一定的逻辑推理把解题的过程表达出来。数学选择题,解题时无需写出具体过程,节省解答时间,在短时间内,能够解答相当数量的题目,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要确定一个结论的正确性,一般要用到多种数学知识,采取多种数学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敏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选择好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点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大量的情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现象和问题中发现共同的精神实质。通过情境化教学把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可实现性;通过创设应用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建立的情境应以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例,或尽可能以直白的生活化语言说明未来工作情境。
        探索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并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高职数学课程应根据学生专业和工作需要,结合学生专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课程结构更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有利于他们形成简要的问题解决图式和网络层次结构图,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选择好目标与手段的最佳结合点
        一是能力培养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兴趣。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摸清学生的能力基础,调整课程结构,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原来基础上健康发展。二是能力培养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当前的高校数学教学具备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通过直观、动态的数学课件模拟、再现一些数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则。三是数学软件的引入。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会涉及很多计算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时,使学生会使用一到两种数学软件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补充。
        参考文献:
        [ 1 ]  喻平 连四清.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 科学出版社,2 0 11 .
        [ 2 ]  章迪平,许梅生.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与数学素质的培养[ 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