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2期   作者:赵桂茹
[导读]
新概念延长县新区幼儿园  陕西  延安  717100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极其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智慧与情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蕴含着民族血液中所推崇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信仰,如尊老爱幼、谦逊礼让、重诺守信等,都在向中华民族传授着做人处事之道,教会我们如何在时代和社会下安家立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教育和滋养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塑造和成就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精神强国。
        幼儿园作为启迪幼儿思想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阵地,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当今的幼儿教育来讲,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1.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可以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这样子的活动让幼儿可以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去认识象形字,明白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学习的兴趣。另外,,升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其次,可以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随着近几年国漫的发展,幼儿们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看得也更多了。于是他们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开始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且可以借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
        再次,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而幼儿在早期识字对于右脑的开发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这样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最终开发幼儿的潜能,达到一个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最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在6-13岁时是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幼儿时期的这个黄金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实施传统文化的途径
        2.1培养幼儿习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启蒙
        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精心地策划与准备,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每日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中受到重陶,并通过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自我吸收与消化。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文明的谈吐入手,提升幼儿的根本素养。

如-一些礼貌用如“请”、“谢谢”、“不客气”,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用语习惯,还应引导他们养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设施” 的美德,使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个人人喜爱、受人尊重的好孩子。其次,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境,利用好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灌输传统文化内容,使其受到感染与熏陶。例如,配着插图讲解“悯农”一 诗,使他们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讲述袁隆平的光辉事迹,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还可以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如猜灯迷、表演传统文化舞蹈,幼儿讲解经典文化故事的方法,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重陶,使他们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2.2选择适宜的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幼儿可能对某些题材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主题探究活动外,选择适合的内容,在五大教育领域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语言教材包括古诗、童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音乐教学主要是民间儿童歌曲与摇篮曲的学习与欣赏、传统音乐知名曲目赏析;美术教学包括传统美术作品与工艺品的赏析、传统美工形式的创作尝试;体育活动主要是学习传统体育游戏的玩法并灵活应用。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各学科的内容可以相互渗透,界限并不特别清晰,这有别于严格意义.上的分科教学。比如,在古诗欣赏后进行国画创作,或是对题诗国画的赏析,就是将语言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这种做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美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内容无疑具有时代局限性,有些甚至是违背现代科学的。因此,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具有传承意义。
        2.3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理念下,有效拓展游戏形式和途径是教育的最佳手段。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和游戏活动之中,借助节日文化,使传统民俗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们结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让学生体验、探讨爱国、团圆、敬老的主题等。同时开展感恩励志、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孩子去敬老院做好事、走向户外开展“学雷锋”捡垃圾创建活动,举行庆六一弟子规特色汇报演出等,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从诵读、感悟到力行,让孩子在快乐活动中不断成长、让计幼儿真正成为了孩子的精神家园。
        3.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时代背景下,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及渗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幼儿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懂得取舍与扬弃,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要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善于运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对传统文化予以选择,在教学中积极灌输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与认同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