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2期   作者:吴玫
[导读]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不容忽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牢牢落实关乎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制约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主要问题,并就存在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摘要: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不容忽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牢牢落实关乎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制约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主要问题,并就存在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主要问题;对策
       
       
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德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连是提升教育实效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将德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及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把德育的内容、理念、要求充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我国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业化人才、铸造大国工匠的重担,德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同时,教育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产生效果并真正成为教育。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虽然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德育生活化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内容理论化与生活化相脱节
        在生活化的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在内容上开始逐渐从偏向政治内容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但仍然存在着重认知教育轻生活体验的倾向,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者往往会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既没有真正挖掘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对症下药”,也没有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学生大多认为德育课程“理论性过强”、“内容空洞乏味”,这与德育生活化背道而驰。
        (二)教育方法单一与学生差异性相违背
        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开始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固化,对个体的差异性关注不够,这样的教育方法背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高职院校德育方法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也远远不够。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的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方法。
        (三)教育载体单一性与生活丰富性相错位
        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要求对载体进行合理的选择、组合与创新,努力实现德育效果的最优化。但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的载体过于单一,与生活的丰富性相错位。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载体的选择上,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好,还有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比较好。由此可见,既要坚守德育课堂的主阵地,还要创新德育形式,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二、推进德育生活化的几点对策
        在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要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出发,以生为本,助推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顺利完成学生向未来职业人的转变。


        (一)实现德育内容与生活化相契合
        第一,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将德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作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案例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开辟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学生实习期间,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实习计划,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重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并出台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计入实习考核成绩。第三,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标准,让职业道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总之,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塑造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实现德育载体与生活化相契合
        要想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对教育载体进行合理的选择、组合与创新。课堂、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网络等等都可以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课堂始终是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德育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在校企融合的背景下仍然要发挥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德育载体的生活化构建需要融合企业元素,打破传统的固化模式,构建第二课堂。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认知专业、了解行业、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逐步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竞争力。
        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的便捷性、共享性、实效性使高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比如微博、QQ、微信、抖音等学生喜爱的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关注其成长,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网络交流,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发与打造一系列网络文化产品,将德育内容与互联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如利用微信开设德育公众号,打造慕课课程等。从而使德育理念渗透进学生日常的网络学习和生活中,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实现隐性教育方法与生活化相契合
        只有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加强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取得成效。显性教育方法一直以来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备受重视,尤其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但显性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而隐性教育方法则能够克服这一弊端,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融于生活,隐藏于学生所处的环境、文化、制度等生活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注重隐性教育方法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德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三、结语
        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是提高其德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塑造学生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题中之义,也是今后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并日渐成为成熟的教育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海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于冰.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发展思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3]韩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