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天中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在制度的优化下以及经济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国有企业作为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由于其身份和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因此其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行政管理是其进行发展和调节的重要手段。而国企体量规模大,如没有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来对其进行管理,将不能保证企业健康又高效地运转。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时段,就有一些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最终企业效日益降低,甚至以破产收尾。因此,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解决其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1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着手进行工商业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一些民族资产以赎买的方式来收归国有,建立为第一批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中,也兴建了一大批石油、煤炭、钢铁等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良好的管理,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国防军事和生产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加快了在经济方面的建设,从国家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整和对内投资,这一时期也建立了一大批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新能源领域。
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在与民营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呈现劣势,通过重组合并的形式成为集体或者其他企业,甚至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申请破产。这些国有企业的失利,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民营企业的竞争,而是自身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在市场进行急剧转变的过程中没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才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的行政管理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企业应该依靠科学完善的行政管理机构,来把握市场的动态,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未来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的空间。
2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国有企业在建立之初,是按照党政机关的体制来搭建的行政机构的,其主要目的是便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同时也能够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实现良好的落实。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一旦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原本看似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就显得与市场环境格格不入,在政府逐渐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后,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一方面缺乏对市场以及行业内动态的掌握,失去对市场控制的机遇。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使企业在面对广大的市场环境下,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与同领域的民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以及更深度地参与市场活动的“包袱”,使得国有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艰难前进。
2.2行政管理权限过大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改革的不深入、不彻底,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权限一直比较集中,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总显得比较滞后,跟不上行政权限依旧扩大的步伐,以至于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官僚主义、依附思想、家长作风长期得不到遏制,对国有企业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和决策造成负面影响。行政权限过大且监督约束不到位,极易产生腐败。近年来,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问题被查处已是司空见惯的新闻。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自豪感等在腐败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尽管中央一直保持着对腐败问题、作风问题的高压态势,但国有企业行政权限过大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滋生国有企业腐败的温床依然存在。
2.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落后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逐渐开始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基础,自然匹马当先。许多国有企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初步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机构,使企业度过了艰难的转型。但是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良好运转。
首先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仍然广泛地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这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关系,主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都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人员,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受到这种思想的深远影响,在工作中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官僚思想。官僚主义的思想对国有企业的正常决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管理人员不会因为制度的优越性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会因为自身的因素而作出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决策。而形式主义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不仅会对企业的资源造成浪费,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其他正常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进度。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3.1加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首先,在新员工的选择上,要严格把控人才质量关,与高校进行人才引进战略的相关合作,大力培养专业技术的行政管理人员。另外,岗位培训也要做到制度化和专业化,对于入职的新员工要进行完整规范的岗位培训,使其充分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岗位的要求。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和职工的继续教育政策,培养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对于非专业的人员,要按照其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坚决杜绝“裙带关系”。只有加强行政管理机构人员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行政效率。同时,专业化行政管理机构也有助于提高企业不断创新和改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时刻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3.2精简机构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的机构臃肿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这也是因为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人员岗位要求以及人事组织能力,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比较大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改革中,对行政管理的机构精简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项。对于行政管理的机构精简,要坚持2个原则,一是提升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二是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基于这2个原则,首先要合理安排行政管理的内部人员,对各个部门相同的内容进行合并重组,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要衔接得当,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另外,要通过岗位的要求,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竞聘上岗,将一些无专业能力的人员移除行政管理岗位,减少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行政管理单人的工作效率,保证每个职员能够发挥出佳的工作效能。
3.3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一是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估和反思,有用有效的应该保留并继续严格执行,无用无效而且反而有碍企业发展进步的应坚决摒弃,重新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在考核评价领域容易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对行政管理人员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定期评估评价相关人员的从业能力与表现。对考核评价优秀的人员要树立其为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形成示范效应;对考核评价一般的人员要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能力提升,形成一定的工作督促压力;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人员首先要给予警告,并要求其在学习培训中尽快提高工作能力、适应行政管理工作,如果学习培训达不到效果,应要求其转岗。需要说明的是,对考核评价的上述三种情况和三类人员,都可以在行政管理部门形成示范效应,关键是领导层是否愿意使其成为示范,如果只是对考核评价的结果轻描淡写、敷衍了事、走形式过场,那么行政管理的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还会通过这种反面示范进一步加深加重。此外,行政管理部门还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营造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文化和企业文化,对各方监督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规章制度的有效性,更能够为规章制度按照企业发展壮大的新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创造内生动力。
结论
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其行政管理制度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下,表现出更大的价值。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的作用,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提高国有企业的行政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使国有企业能够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道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9(2):147-148.
[2]薛飞.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现代企业文化,2019(2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