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曹亚群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曹亚群
[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材料,其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总体质量。
        身份证号:32092319891227xxxx  2240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材料,其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为确保混凝土配制质量能符合建筑工程相关要求,就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科学检验,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建筑工程对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其施工质量取决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因此,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各项质量都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不但可以为混凝土配置提供重要依据,还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但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做了如下分析。
        1、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
        研究表明,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强度、耐久性的影响程度是高达75%以上,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混凝土配合比也要进行合理调整。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混凝土配比时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比,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科学检测,才能为配合比提供依据,也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
        1.1水检测
        在混凝土配制时,所选择的水要尽量用纯净的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在进行检测时,要注意水中有害离子包括: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不能超过标准范围,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性能和强度。
        1.2水泥检测
        水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水化产物是衡量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标准,因此,在水泥检测中,可以按照以下水灰比公式进行全面检测: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水灰比保持不变,混凝土强度fco水泥强度fce成正相关,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0,采用P•042.5级水泥拌制而成,水泥强度为48MPa时,水灰比为1.63,但在具体搅拌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采用了P•032.5级水泥,其强度只要38MPa,经过搅拌以后,混凝土强度只能达到C20,和设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中可以看出,水泥的强度等级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水泥检测时,现场检测人员对水泥强度检测的结果,需要长达28天才能出来,需要进行多次复试才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能积累大量试验数据,为混凝土配比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1.3掺和料检测
        粉煤灰是常用的掺和料,在混凝土配制中合理加入掺合料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但不同厂家生产的粉煤灰对水的需求量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掺合料检测时,掺和料的需水比为主要表明,细度越大,其需水量也就越大。合理应用掺合料,可有效节约外加剂使用量。有的企业为节约施工成本,往往会选择一些细度小的掺合料,虽然在此阶段节约了成本,但却需要加入大量的添加剂,反而会增大混凝土施工的总成本。因此,检测人员需要格外重视粉煤灰的细度,在满足混凝土配比的需求上,合理降低施工成本[1]。
        1.4外加剂检测
        添加外加剂的主要目的合理调节混凝土的性能,为有效反映外加剂对减水率的高低,就需要对外加剂净浆的流动度进行可测量,但如果考虑不周全,会引起误判,比如:水泥固化时间比较长,适应性比较好,净浆的流动度比较大,造成损失也就比较小。因此,在水泥外加剂检测中,应当选择新鲜并且冷却到室温的是水泥。
        1.5砂石检测
        在砂石检测中,先进行目测,观察砂石的含泥情况,砂石外表层覆盖的泥土越多,含泥量就越大,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果目测没有发现泥块,则拿在手中来回搓两下,如果手中出现较多泥粉,则尽量不要使用。在平时检测时,需要对黄砂级配进行重点检测。
        2、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2.1水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搅拌用水要确保可以水泥相互凝结以及硬化,因此,所选择的水中各种杂质含量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中,可以地下水或者纯净水来配制混凝土,严禁采用海水来拌制混凝土。
        2.2水泥质量控制要点
        在水泥检测时,要根据水泥品质、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指标进行全面检验,所以,水泥生产厂家,需要把水泥的出厂合格证提供给施工单位。并在水泥出厂前7天,检测出强度之外的全部检测项目,强度检测结果要在水泥出厂后30天内进行补报。在水泥检测报告中要包括:水泥的细度、碱含量、不溶性物质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凝固时间等的多项指标。混凝土强度和水泥强度成正比,比如:如果建筑工程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为C30,则水泥细度不能低于371㎡/kg,碱含量不能超过3.5%,三氧化硫的含量控制在0.62%以下,凝结时间控制在140~150min之间,才能有效满足实际需求。
        2.3砂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混凝土配置中,要选择粗砂或者中砂,其有害杂质的最大含量要满足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砂中的黑云母、淤泥、硫化物等都会对混凝土强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超过C30(包括C30)的混凝土,其黏土、淤泥的含量不能超过总重量的20%,而低于C30的混凝土,黏土和淤泥的含量不能超过总重量的5%,黑云母的含量不能超过2%,硫酸盐和硫化物的总含量不能超过1%。
        2.4石子的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配制中,石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碎石,另一类是卵石,卵石是天然形成的,表面比较光滑,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不同的石子等级或者石子中的最大直径,都会直径影响混凝土的总体质量。在钢筋间距和建筑工程结构断面的影响下,石子的最大直径不能超过40mm。而人工碎石的最大直径,则不能超过50mm[2]。
        2.5掺合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掺合料的组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硅粉、粉煤灰、矿粉等,其中在混凝土配制应用最广泛的掺合料是粉煤灰,合理应用粉煤灰可大幅度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据粉煤灰易性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通常情况下,粉煤灰细度越大,其需要的水量也比较多。在具体检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粉煤灰需水量、细度、含水量的检测,比如:在建筑工程混凝土配比中,采用了Ⅱ级F类粉煤灰,则细度应为23.5%,碱含量应为0.78%,才能有效满足实际需求。
        2.6外加剂的质量控制要点
        近年来,外加剂已经成为混凝土配制中的主要材料,合理添加外加剂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针对减水率相对比较差的外加剂而言,为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坍落度,就要合理调整用水量,才能发挥出外加剂应用的作用和价值。
        2.7引气剂和减水剂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引气剂和减水剂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含气量、减水率、抗压强度等级进行全面检测。在减水剂使用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掺加量。比如:C30混凝土在配制中,减水剂的减水率要控制在16.8%左右,凝结时间控制在55~60min之间,才能有效满足实际需求[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探究了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探究结果表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各项原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各项原材料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测,进而度质量合理控制,并按照想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能安全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敏,罗作球,孟刚,张凯峰,吴超,刘磊.公路工程与民用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指标标准对比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8(04):12-15.
        [2]高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居业,2016(11):30-31.
        [3]李荷英.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 2016(34):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