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许荣岳 许恒瑞
[导读] 摘要: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便利性,保障整体施工质量,提升建筑施工效率。
        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市  273500
        摘要: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便利性,保障整体施工质量,提升建筑施工效率。本文论述了BIM技术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对于相关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装配式结构;应用策略
        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利用BIM技术,可以根据工程参数建立信息模型,模拟施工中的所有的建筑信息。我国BIM技术发展时间比较短暂,相关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研究了BIM技术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将BIM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概述建筑装配式结构的特征
        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主要是利用新型建筑材料,需要在施工现场组装现有的建筑结构。在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阶段,因为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周期比较短暂,因为建筑装配式结构送中,已经充分的加工了建筑构件的墙壁和管线等,在施工过程中无需过多的处理,只需落实吊装和检查工作。建筑装配式结构现场施工不会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利用传统施工方法,会引发噪声污染和废水污染等,影响到周围居民和自然环境。利用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方法,可以利用合理科学的施工设计,综合现场环境的变动因素,提升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稳定性。如果利用传统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建筑图纸,无法有效应对建筑结构中的变量因素,可能会需要重新设计施工方案,工程数据也需要重新测定,导致整体施工效率因此降低。
        二、BIM技术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完善运行维护体系
        施工人员利用BIM技术可以构建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可以指导实践施工环节,还可以有效维护建筑物,正常开展建筑施工。施工单位利用的模型符合实际建筑特征,模型中充分融合了建筑物系统和组装信息等,可以同步模拟施工过程,建筑物在运转过程中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具备对应的模型信息,可以有效运维建筑物运转。此外如果必须要重建建筑物,模型也可以确定回收利用的部件,节省工程资源,避免浪费工程资源。
        (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设计
        在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之前,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模型,通过模型碰撞检测,可以优化布置建筑内部管线,并且由设计院完成审核工作,建立科学的建筑模型,工作人员可以因此全方位的排布管线,避免因为局部预埋件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回厂改造,保障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的效率。
        三、BIM技术在建筑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
        (一)在装配式构件设计中利用
        建筑企业可以利用BIM技术构件预制构件的资源库,完善装配式结构设计工作,标准化生产后续构件,保障施工安装质量。利用预制构件库可以保障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实现工程预制构件生产的标准化,满足建筑物的各种功能要求。建立BIM模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类型,查询并且调用预制构件库中的预制构件,建立装配式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且需要多次反复的审核BIM模型,如果没有通过检查,工作人员需要重新选择构件,通过复核检查之后可以落实生产施工,在施工现场装配预制构件。利用BIM技术可以构件建筑三维模型,有效衔接每个专业数据。发挥BIM碰撞检测技术,可以确定专业设计的冲突性,更加直观的显示出建筑设计工作,同时也有利于高效传递信息,避免频繁变更设计,使建筑设计效率不断提升,避免因为设计工作浪费建筑企业的成本和资源。


        (二)在生产装配式预制构件中利用
        在生产装配式构件的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可以使构件的生产质量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加大力度管理整体构件,利用数据化管理措施管理设计信息,落实可视化操作,完善预制构件的生产计划,确定进场安装时间,建立生产工艺流程,有效控制构件的生产成本。在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完成设计工作,实现预制构件生产的智能化,每个构件具备唯一的二维码,方便生产人员采集构件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跟踪构件的运输过程和安装过程等。
        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BIM技术3D模型建立4D模型,有效模拟整体施工进度,通过对比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施工进度,有助于建筑企业严格控制整体施工进度,提升整体施工质量,避免拖延施工期限。有效结合BIM技术和RFID技术,可以高效衔接生产和安装,在BIM信息资料库中存储构件标签编码信息,及时处理构件存在的不良问题,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信息,降低工程风险。
        (三)在施工过程中利用
        利用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人员优化建筑装配式结构施工方案,改进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工作人员通过利用BIM技术,可以在立体模型中利用相关测量数据,根据实际建筑物,等比例缩小立体模型的比例结构。施工人员在利用模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测量数据,避免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及时改进设计方案的不足,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可以将等比例缩小的吊装设备加入到立体模型中,利用BIM技术落实吊装模拟工作,通过多次模拟工作,可以优化吊装设计工作,利用科学的施工控制措施,及时调整和改进吊装设计。
        建筑装配式结构利用传统方法,因为施工现场具有复杂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建筑装配式结构出现安装偏差,影响到施工进度,同时还会浪费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因此在场地布置阶段,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三维场地布置软件的作用,可视化布置预制构件堆放区域,利用3D模型模拟构件的堆放位置和安装顺序等,确定合适的塔吊位置,控制施工顺序。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动态仿真模拟施工过程,将每个构件的编码信息融入到BIM模型中,工作人员可以直观掌握构件的安装部位和安装时间等,顺利落实管理工作。例如工作人员可以模拟吊装方面,利用BIM软件模拟专项吊装方案,明确吊装设备的吊装半径和吊装能力,确定时间施工中的问题,使整个吊装方案因此优化。实现技术交底工作的可视化,因为BIM模型具有直观性特征,工作人员利用三维模型可以向施工人员全面展示建筑构件的特征。利用BIM技术管理施工进度,工作人员可以采集施工现场各阶段信息,工作人员需要实时记录进度管理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共享平台共享信息。通过结合信息共享平台和BIM进度计划,利用模型管理整个项目的进度。
        (四)在成本管理中利用
        在建筑装配式结构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BIM技术,工作人员利用相应软件详细分析装配式结构的布局和装饰装修等方面,通过对比优选多个方案,最终使设计效率大幅度提升,节省整体施工时间。在加工厂实现制造工作的智能化,数字化加工生产施工构件,可以明确各个阶段的成本,协同控制施工成本。模拟现场信息,可以定期对比计划进度,利用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及时消除工程隐患,使整体施工效率不断提高。
        结束语
        当前在建筑装配式结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利用BIM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配置施工环节,使建筑施工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明,曾在平.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训教学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51-52.
        [2]宋永涛.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化应用探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8):60-61.
        [3]贾圣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居舍,2018(02):46.
        [4]王超,陈树森,李海,孙贺,王迪.装配式住宅与公共建筑的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J].建设科技,2017(18):59-61.
        [5]张智.试论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J].重庆建筑,2017,16(07):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