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黄棣旸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黄棣旸
[导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发展迅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发展迅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注重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性和节能性,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予以优化。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是一项新型施工技术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创新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数据化和科技化进程逐渐加快,面向社会群众建设的住宅建筑产品将朝着规模大、质量高、污染低的方向发展。旧的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建筑产品的施工需求,建筑工业化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在此同时,现浇混凝土结构体系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已经对当前建筑物的大范围工业化的实现造成了阻碍。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从“建筑”到“制造”的转变,将建筑物分成由各种组件(墙,柱,梁,板,楼梯等)组成的模块,这些组件模块在专门的工厂中进行工业化生产预制,然后以各种形式运输到现场进行施工安装。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
        所谓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通过流程统一加工所生产的混凝土制品。这种混凝土制品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在当前的建筑施工、水利施工、交通施工等工程领域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相竞争。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有着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在安全方面,混凝土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施工环境相比,更具有安全性,施工的工作环境也更为安全和简单;在质量方面,混凝土预制装配式结构能够通过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过程,对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制作工艺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了很多现浇混凝土所产生的质量通病,提高了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质量水平;在工期和成本的控制中,预制装配式结构能够按照预定的标准尺寸加快构件生产和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速度,与传统现浇相比节省了每次建筑混凝土都需安拆支架、模板等费时费力又具有危险性的作业,又降低了相关材料的综合成本,如模板的消耗损耗、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浪费损耗等,同时人工成本也能够在规模化施工的基础上有所降低。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混凝土预制装配式结构属于整体式结构,这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既不属于现浇结构也不属于安全的预制结构,更像是介于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平衡。因此,想要判断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其自身的施工特殊性出发。
        2.1预制装配式的特殊性
        在具体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问题之前,需要能够对其具有一定本质上的认知。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施工结构不同,都是事先预制构件,更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但为了更好地适配建筑结构的施工,需要前期先对建筑物各个节点进行分类、规划、布置,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规格、配比进行生产,工厂需严格把控品质关、质量关,确保装配式配件符合要求。在装配前还需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在吊运、装配的整个过程中还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专业技术人员指挥,才能确保预制装配式结构能够真正地落实。
        2.2现场施工钢筋的利用
        在目前的浇筑连梁施工中,为了保证连梁抽筋的平直,以及相关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标准,需要在吊装叠合板前抽出连梁上皮两个纵筋,否则会导致连梁上皮的纵筋冲突,进而导致叠合板的无法安装,而重点在于如何在完成对于叠合板的安装后将抽出的钢筋再插回。

往往在现场施工中,都会由于连梁中纵筋的原因,导致施工人员在抽出钢筋后便无法插回,同时对于连梁中纵筋的多次绑扎同样会导致浪费时间、人力、物力的状况。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嵌入式构件的安装
        地下部分主要包括:永久性结构性地下部分,临时起重、堆叠地下部分,电气地下部分,给排水地下部分,气体地下部分和地线地下部分。为了固定嵌入物,可以将吊杆或嵌入物固定在底模上。尽管此方法可以确保嵌入零件的精确定位,但是嵌入零件插入模具的侧板可能会引起变形,导致埋藏部分的位置出现偏差。因此,相关检查人员需要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预制部件的准确定位。同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构件的水平高度和垂直度(工作人员可以在模板的底面上设置小凹槽,以供工作人员检查)。组件生产完成后,工人可以跟踪适当的轨道,然后将组件引导到内部。
        3.2严格控制叠合板应用流程
        在传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叠合板断裂的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合理地控制叠合板的跨度,确保其能够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在控制叠合板跨度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分析叠合板的挠度,并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布置,避免后续吊装过程中出现损坏等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吊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叠合板吊装的有效应用,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吊装过程,防范吊装过程中出现脱落等问题,利用吊装桁架筋的处理方式,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3.3PC预制构件厂内的质量控制
        首先,关键质量控制内容。预制构件生产厂的质量控制重点是构件制作过程的控制,技术人员需要确保预留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其次,存在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在未针对构件厂预留钢筋定位等内容进行控制之前,施工现场极易出现钢筋偏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在检查PC预制构件生产流程和预制插筋制作过程后发现,PC构件模具是造成预留钢筋偏位、定位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最后,实施措施和效果。施工技术人员通过优化预制构件厂的模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预制构件内预留钢筋的定位精度,优化之前的模具主要是将限位套筒垂直焊接至角钢一侧等边上的组合模式,利用套筒对其临时固定,这种方式只能够限制预留钢筋的水平方向,而施工现场预留钢筋偏位主要在垂直方向。
        3.4加强现场管理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应当做好岗前技术培训工作和技术交底,明确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安装、连接等关键工作的施工要点。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动用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好的工人进行关键节点的安装连接施工。对于关键工序应设置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避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语
        近年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明显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预制构件安装连接施工所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相关工作者必须重视辅助施工设备的引入,加强预制构件的管线预埋施工质量控制,积极引入先进的BIM技术,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永雷,邵龙.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分析[J].上海建设科技,2017(4):36-38.
        [2]齐宝库,王丹,白庶,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37(5):28-30.
        [3]佘远逢.住宅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监督常见问题与对策[J].工程质量,2018,335(6):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