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微 孟晨燕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孟晨燕 冯江涛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都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完成施工。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存在,可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杭州余景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都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完成施工。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存在,可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该技术除了是新型的施工技术之一,也可以在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前提下凸显出抗压性,甚至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来说,在施工中必须要合理应用模板施工技术,也要加强其质量控制,进而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前言:模板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常见施工技术,在诸多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应用情况成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模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水平的优化,也被普遍认作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与必由之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对模板的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模板,掌握模板施工现场的信息,而且保证模板能够为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项目质量。因此,需要重点对模板施工技术开展全面性研究工作,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模板技术性能
        1.1模板分类
        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模板分类方式主要为两种:第一,按不同模板的材质进行分类,将其分为铝合金模板、竹模板、木模板、塑料模板、钢木模板等;第二,根据不同模板的施工部位加以分类,将其分为二次结构模板、基础模板、墙柱模板以及梁板模板四类。
        1.2模板施工技术特点
        在模板设计环节,需要在各处建筑部件设计结构与相应规格尺寸参数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模板设计工作。因此在工程模板施工准备阶段中,需要对各类模板所关联建筑部件施工参数信息与相关配件加以统计研究,确保最终所设计的模板具有适当的结构荷载力,可以有效承受模板自身重量以及所浇灌混凝土材料。重点开展模板数据测试作业,确保所设计、制造模板具有高度耐用性,完全符合施工要求,避免在后续模板施工阶段中出现振动不平衡等施工问题。此外,需要优先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模板,在确保模板生产标准与质量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施工要求基础上,有效控制模板造价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配置结构较为简单的模板,可以大幅提高模板重复性拆卸安装作业开展效率)。目前来看,模板结构的简单化、灵活化,是模板施工技术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2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技术控制
        2.1模板配制技术
        在模板配制阶段,作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施工规定条例,并基于所绘制工程施工图纸基础上制定模板的各项尺寸参数,确保最终所配制模板完全符合施工要求。针对结构相对简单的模板而言,更需要注重参照相关施工图纸开展配制作业。此外,需要注重深入分析模板横档、横木断面等各类问题,有序开展模板支撑体系搭建、协调控制间距比例等工作。在所配制模板装置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时,可选择将模板配制流程进行拆分,开展精细化模板配制工作。
        2.2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施工工艺主要由三项工序构成,分别为底模板与基础梁安装作业、柱模板以及墙体安装作业、顶梁板模板安装作业。而各项模板施工工艺的主要内容与技术应用要点如下:
        (1)底模板与基础梁安装环节。组织开展底板侧壁砖胎膜砌筑作业(确保砌后尺寸与强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砖胎膜抹灰防水作业(在垫层上开展防水作业,并延伸至砖胎膜之上,从而在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将防水层上翻至侧壁墙体)、绑扎基础梁钢筋(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采取相应固定措施与合理绑扎方式)、搭建基础梁模板(同时构建起模板配套支撑加固结构,确保在后续混凝土浇筑环节中,模板不会出现偏移等施工问题)、模板验收作业(重点检查模板安装位置、角度与结构密封性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2)柱模板以及墙体安装作业。

在墙体安装作业环节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化施工条例,组织开展放线测量、墙体验收等施工作业,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采取恰当墙体安装工艺。而在柱模板安装环节中,需要在实际施工情况(如墙柱以及独立柱施工情况)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具有高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安装施工方案,从而实现对后续模板拆除难度系数、作业量的降低减少。
        (3)顶梁板模板安装作业。这一环节的主要施工工序为开展测量放线作业、安装模板支撑结构、开展梁底模板安装作业、对梁钢筋开展绑扎作业、安装顶板以及侧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材料、开展隐蔽工程以及模板施工验收作业。
        2.3  模板拆除施工
        在模板拆除环节中,需要在混凝土振捣作业完成后立即组织开展适当时间长度的混凝土养护作业,并在混凝土强度系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组织开展模板拆除作业,避免混凝土建筑部件出现结构破损等施工问题。此外,注意不同建筑部件的混凝土拆模强度要求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针对性制定模板拆除施工方案;在模板拆卸作业完成后,需要及时搭建反顶碗扣式支撑结构。
        3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质量管理
        3.1  完善建筑模板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我国当前部分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模板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混乱、管理人员与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模糊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管理盲区、交叉管理等问题出现。对于此,需要企业在现有工程模板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明确管理组织结构以及配套责任体系。对不同管理部门与人员的具体职责范围、管理任务与从属关系进行明确界定,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资源利用率。在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出现各类质量问题时,基于责任体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主要责任。
        3.2 规范设计工程
        降低以及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采用有关的技术策略,进而确保方案治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关的责任人必须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为了确保方案的精准性,也要及时提供对应的计算过程,这样可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只有得到有关负责人的批准以及审核,才可以正式执行施工方案。在模板安装中模板的设计图纸是关键的依据,需要将模板与立柱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模板安装工作有效完成的基础条件是认真检查节点,在铺设模板前,必须要正确的安装支柱,确保其稳定性相当强,针对一些特殊的胶合板,也必须要做好防水以及隔离工作,最大限度上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
         3.3模板安装质量控制
        组建专项模板安装施工质量管理小组,位于施工现场开展持续性、实时性质量监管工作,及时对所出现的各类施工问题(例如施工人员违反相关施工规范条例、开展违规施工)进行制止,采取有效问题解决措施。此外,周期性开展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对模板施工成果进行检查,并对所发现质量问题加以上报、采取有效解决措施。
        3.4 模板拆除质量控制
        对相关工程信息开展持续性采集工作,并在其基础上设定合理模板拆除时间,确保模板拆除作业的开展不会对混凝土部件造成损坏影响。提前配置各项拆模工具,禁止开展野蛮拆模作业,结合不同混凝土部件与模板结构形状,制定合理拆模作业方案。在拆模作业完成后,立即开展模板清洗作业。
        4  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进程,需要对模板施工技术开展全面性研究工作,明确技术具体工序流程与各项施工要求,采取合理施工质量管理优化措施,从而实现对模板施工技术潜在应用价值的有效挖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石春璐.超高层建筑铝模板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6.
        [2]邓嘉维.提高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措施研究[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8(3):5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