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 542899)
摘要:科技的发展与智能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自动化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改进了以往工程运行中的不足,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减少运行成本。分析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各领域内的应用,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各种用电设施普及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先进的电气工程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工程提出了自动化发展方向的要求。电气工程自动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环保、节能等重要因素,才能真正符合公众对电气工程的需求。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动化技术集成性不达标:目前的电气技术的发展,就是智能化和集成化,智能化是保证了便捷性,而集成化则保证了电器的小巧同时功能更加齐全,由于我国在电气工程集成化工作中一些核心技术仍无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导致整体的自动化技术集成性不达标,最大的表现就是系统与工程之间的衔接性不理想。
能源消耗量比较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给我们的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相较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其能源的消耗量也在成比例的增长,在目前世界能源日趋紧张、新能源技术没有大范围普及使用的情况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耗能问题也严重的制约了其发展。
电气工程质量与相应的标准不符:按照道理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是自动化与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共同发展的情况,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的表现来看,往往存在功能强大但是质量保障不到位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研发、生产过程中对质量重视不足,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使用者不重视养护工作等原因造成的。
2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商来讲,应该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科学、系统且完善的相关研发和生产体系,包括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共享,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后期有效的养护和维修工作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行业整体的发展。
加大能源使用率:在实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应增加对能源问的考量,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整体能源使用效率进行提升,减小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能源使用效率和转化率的提升,就意味着单位电量的效果增强,不仅能够有效节省电能的使用,节约经济成本,还对能源紧缺的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挥,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对更加智能的自动化电气设备的依赖程度越加的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其出现问题,会对使用者造成生命及财产方面的损失,其造成的后果将比以往更加严重。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永远应放在首位。
构建更具科学性和统一性的自动化运用体系:对自动化设备进行相对统一的管理,利用一个高度智能和高效的交互平台,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科学管理,在这个自动化运用体系中,能够更好地对用电设备的电压、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令其始终工作在安全、节能、高效的工况之下。(对用电设备设施进行电流,电压及电量)。
重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的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的构建,实际上是在大数据的时代大背景下一种对我国整体电气自动化研发和生产企业的整体推动。在电气自动化网络中,大家进行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分享,增强社会监督和监管,设立用电诚信系统,实现良性竞争,在日趋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网络中寻求成长。
注重能源消耗问题的创新和改善:通过技术上的创新能够实现自动化设备原料的革新、能源技术上的革新和能源使用效率上面的革新。通过原材料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能够以更加廉价易得且环保的材料代替原本的材料,节约资源。而提高能源的转化率则能够显著减少能源的消耗。
3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研究
3.1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建立电力系统的初期,电力企业为了优化电网资源,为电网采集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人们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质量。自动化技术作为高端技术,系统综合性较强,集计算机与电子技术改善系统数据运算方式,实现电力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数据采集提供了帮助。在电力系统运行进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有利于为电力企业供电服务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高需求。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可完成电力系统的远程调试与控制工作,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全方位提升系统工作效率。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将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结合,每个继电器触点采用可编程存储器,实现内部信息的存储与计算,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中布线的复杂性、柔韧性差和低可靠性问题。大型火电厂辅助系统已经升级到继电器控制器PLC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效率。应用自动化技术建立智能配电系统,用于各行业用户端监控与运行管理,通过对用户配电网络和电气设备的不间断保护与监控,提升供电可靠性与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智能配电系统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建立供电网络仿真模型,模拟配电网的运行过程,对故障展开实时监测,实现无人值班工作模式。系统在配电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除故障,保护设备,缩小停电范围。针对发生故障的部分,智能配电系统可以协助工作人员找出故障原因,尽快排出故障,缩短停电时间。
3.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是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项目,直接影响电力供应效率与供应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电网调度需要依靠自动化远程调控系统实现,利用电力自动化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状态,检测其中问题,帮助相关人员解决问题,确保电网调度的可靠性。自动化技术应用下的电网调度可以准确判断电网当前电力负荷情况,基于自动化调控系统的优势,在数据评估和采集基础上展开调度,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并给出评价数据,为电网运行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在发电厂的应用
具体体现为分散测控系统。将系统分布在发电厂并构成网络系统,应用数据通信系统与远程工作站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能体现在发电厂生产环节的监控,操作流程更加简单,人们将生产信号传递给分散测控系统,自动打印运行数据,方便操作人员及时收集并分析数据,把握设备运行状态。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实现了单元制运行模式的转变,不仅优化电厂生产流程,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5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智能AI技术的发展,在以互联网为技术核心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难以想象的能量:如云平台、远程监控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门非常典型的跨学科专业,正在追逐新时代的脚步,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定能在相关领域更加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赵家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