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 姚长健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姚长健 孙晋凯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大连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城镇化以及工业化建设的推进,在无形中也就推动了建筑方面相关技术的发展。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多、周期短、建模软件缺乏,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就显得十分紧迫。BIM技术的出现可以让设计人员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对建筑模型进行设计,并且能够对模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改,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的必要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BIM技术;应用
        1.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关系
        在当代装配式建筑过程中,BIM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简单来讲,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而BIM技术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将装配式建筑进行数字化虚拟,以一种信息化的方式来描述系统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化的协同设计,使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可视化。在信息交互及检验方面也采用全新的技术,在整合建筑全产业方面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将BIM技术引入到装配式建筑中去,可以在BIM模型中对建筑设计的方案和安装进行集成,对装配式建筑在实际制造与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就可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在成本和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大大减少成本的浪费和施工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模拟,制作三维施工图的绘制,从而在施工时可以减少施工误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关键价值点
        2.1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效率
        传统预制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设计是在平面上,形成二维建筑图纸,单独的节点位置画一个三维的表达,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为一个特定的节点分离,更难以实现预制结构现浇构件预制分离,不能对一小部分进行整体设计和布局优化。预制建筑结构设计BIM软件可以实现建筑集成优化各专业图纸,BIM软件可以提供预制建筑基于数据的系统结构设计,2d设计转化为3d设计建筑图纸,运用可视化三维模型,可以直接发现问题和改进。与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相比,由BIM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更准确,可以加快完成设计图纸,减少返工,确保施工进度。基于BIM的三维模型,其可视化能够方便修改,在施工前能够模拟实体建筑,减少设计的错误,使建筑模型符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最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各专业的设计效率。
        2.2精细化设计降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误差
        因为预制构件结构设计的复杂性,施工图经常遇到墙、管等情况,以往结构设计方法设计的图纸,即使是二维图纸,上面的问题是不容易找出来的。在施工的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结构碰撞发生后,建设单位不得不要调整施工方案,避开碰撞的地方,这样就会导致使用的建筑材料增多,拖慢了施工进度,最终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完成。BIM软件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有了三维模型后,模型会被软件自动检测、评审,模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一起,设计人员收到问题信息后对设计方案进行整改、修正。整改、修正完毕,BIM软件又重新检测、评审三维模型,并再次提示错误,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例如,在预制房屋的结构设计中,经常发生管线布置自身及与结构构件碰撞,这是因为建筑管线种类多,有给排水管、强弱电线等,装配式构件又具有预制性及模块性,管道与结构的协调是很难实现的,但BIM软件可以检测管道位置是否正确,如果软件检测到有碰撞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就会有出错的提示,在监理人员的充分参与下完成分析过程,能够促使管线更加优化、结构构件更加安全合理,降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误差。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3.1标准化设计方面的应用
        3.1.1预制标准化构件
        装配式建筑是标准化预制构件的整体装配产物。传统建筑主要依靠平面图纸进行预制构件的加工改造。而基于BIM技术,可以整合预制构件模型系统,实现预制构件库的装配。


        3.1.2可视化设计
        相比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且能够合理应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征。此外,BIM技术的人机交互功能,可以更好的修改建筑设计方案。
        3.1.3预制构件拆分
        结构构件拆分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建筑图纸设计完毕后,方可开展结构构件拆分工作。首先,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前期策划,确保建筑设计方案满足实际需求。之后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构件拆分,并对设计方案中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对单个外墙构件具有极大的影响。依靠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可有效调节建筑外墙板与构件数量,实现理想化设计目标。
        3.2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协同设计
        3.2.1编制建筑设计方案的应用
        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基于BIM技术可促进工程装修、工程设备与工程架构的有机整合,并且按照预制结构构件的安装要求、规范要求、经济要求与可执行性要求完成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将安全技术作为基准依据,深入到建筑立面、平面与剖面的设计工作中,提升模板应用效率,加快集成进度。在平面施工过程中,促进墙面与地板的整合,满足建筑立面设计的标准要求。同时,依托专业协同性,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3.2.2编制设计方案初期阶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初期阶段,要加强各专业基础工作的有机整合,深化设计工作。且选择合理的建筑装饰材料,编制完整的外立面设计方案,促进墙面设计方案、地板设计方案和立面设计方案的协同规划,保证整体建筑立面设计效果。在提前预制的墙面构件中,应充分考虑强、弱电箱位置、开关位置与管线走向。在建筑工程装修设计中,编制完整的工程设计图纸。基于BIM技术对现有的数据模型进行检查,并以此为基础,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可行性。
        3.2.3编制施工图纸阶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以预先完成的设计工作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设计工作。针对各专业的基本需求,促进构件制作厂、装饰厂与材料厂的协调配合。与现浇架构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建筑工程设计文件作为基础保障,完成连接部位构造图与墙面构件图的参数组合。
        3.2.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户外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户外设计主要包括装配式结构的构成、装配式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装配式结构之间的应力。在装配式结构的构成方面,主要依照设计需求,在三维模型当中模拟装配结构构成的流程,同时观测各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力学结构不合理、强度等问题以及其各自产生的原因,之后通过商讨得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再通过BIM技术模拟处理措施,确认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在装配式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方面,因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同样会面临不规则沉降的问题,针对此类现象,可以通过BIM技术建模的分析,了解建筑整体结构与地基的力学关系,如果力学关系显示不规则,那么就可能出现不规则沉降,需要对此进行处理。
        结束语
        BIM技术是运用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信息创建三维立体空间模型。通过创建建筑信息模型,确保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性,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装配式建筑具有简化施工流程,压缩投资成本等优势,如图1所示。但单纯依靠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需求。由此,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卞光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4):33-34.
        [2]陈丽,徐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2):38-40.
        [3]陈云.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4):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