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轨道精调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蔡小龙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蔡小龙
[导读] 摘要:高速铁路轨道精度可分为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绝对精度是指轨道的绝对空间坐标,即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值的偏差。偏差越小,精度越高。相对精度指轨道各测点坐标的相对偏差。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高速铁路轨道精度可分为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绝对精度是指轨道的绝对空间坐标,即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值的偏差。偏差越小,精度越高。相对精度指轨道各测点坐标的相对偏差。偏差越小,轨道越平顺。绝对精度控制应包括中线、高程、曲线长度(包括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控制等。相对精度控制除轨道几何尺寸外,还应包括线形,轨向、高低(长、短波)偏差,变化率等。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变化率是轨道状态表述的基本元素,也是轨道状态控制的关键元素。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速铁路轨道精调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参课哦和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技术问题;探讨
        1、轨道精调工艺流程
        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是根据轨道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的精确调整,使轨道精度达到规范标准,满足动车平稳、舒适运行要求。对轨道而言,轨道精调贯穿于轨道施工的全过程。无砟轨道从底座、有砟轨道从道砟摊铺施工开始,直至钢轨铺设完成,施工精度决定着钢轨精调的工作量及所需时间。轨道精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四到五遍的精调过程,而且每一遍精调过程又包括施工准备、测量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精调方案制定、现场复核及调整。在四五遍的精调完成,轨道达到平顺性要求之后,需要进行复测验收。
        2、高速铁路静态、动态精调方法
        2.1轨道静态精调的时机
        轨道精调应在长钢轨铺设、应力放散、锁定形成无缝线路,焊接接头打磨后开始。道岔精调应在直、侧股与正线、到发线焊联、接头打磨后进行。
        2.2轨道动态精调的时机
        轨道动态精调是在联调联试期间,根据轨道动态检测、人工添乘情况对轨道个别晃车处所进行几何尺寸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动车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动态精调是对轨道状态和精度进一步完善、提高的过程,使轨道动、静态精度全面达到高速行车条件。
        2.3轨道精调前应做的工作
        1)人员培训。参加轨道精调的有关人员应掌握相关技术标准、轨道测量技术、轨道调整方法等。2)轨道精调仪器、量具的准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小车、棱镜)、道尺、30m弦线、塞尺、电动扭矩扳手等。 3)仪器的校核。4)CPⅢ测量网的复合。5)线路设计平纵断面资料核对。重点复核轨面高程、中线、坡度、竖曲线、平面曲线、超高等关键参数。 6)调整扣件的准备。7)扣件系统安装情况的检查。包括:安装的正确性、扭矩是否达到标准。
        2.4轨道精调方法
        2.4.1轨道数据的采集
        1)测量小车应置于两对CPⅢ控制点之间。2)每一测点观测的CPⅢ点数应不少于3~4对。3)设站点的三维坐标分量偏差不应大于0.5mm。4)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能见度低、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5)宜选择阴天、无风、日落2小时、日出前、气候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6)测距应根据气候条件修正。7)一次测量长度不宜大于60m;两站重叠不少于10根轨枕;横向、高程偏差不应大于2mm,否则应采用线性或函数方式进行顺接,变化率应小于1mm/10m。8)一天测量长度不宜超过600m。
        应对采集数据进行检查,是否在存在异常数据;通过计算,检查最大值调整后,高程、中线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应建立相对平顺和变化率的概念,力求最大的平顺、最小的调整量。调整时应先调整基本轨的平面位置和高低,确保轨向、高低平顺性满足要求;检查另一根轨的轨距、水平是否满足要求,并做相应调整。对于测量给出的调整量,现场要用30m弦线、轨距尺核查,不一致时,以手工测量为准。现场应采用30m弦线对方向、高低,用轨距尺对轨距、水平进行核查,之后方可进行轨道状态调整。弦线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5m。每次松开的扣件不应大于5个,应注意对无缝线路锁定轨温的影响。
        2.4.2曲线正矢精调
        用20米弦线,每2.5米设置一个测点,先调上股,然后用轨距尺调整下股。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理论正矢差应不大于0.5mm,差之差不大于1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不大于1mm,最大最小差不大于2mm。
        正线道岔施工测量时,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应不少于35m应高度重视道岔砼浇铸前的精调工作,几何尺寸必须满足技术标准;精调到位后,才能安装转换设备。应建立工电联调机制。道岔精调应建立岔区单元概念。道岔直股应与两端各不少于250m正线一并测量调整,以控制道岔整体平顺性。道岔精调应保直股,顺曲股;先直股,后曲股;先方向、高低,后轨距、水平。

道岔几何尺寸调整好后,再检查调整密贴、棍轮,最后调整转换和锁闭装置。道岔调整应工电一体,人员固定,形成小组。
        2.5轨道动态精调方法
        1)轨道动态调整,必须坚持“检重于调”的理念。要根据轨检资料、添乘情况,确定晃车地点。现场必须进行认真检测,查找问题点、确定调整方案后,方可调整。否则不能动道。
        2)轨道区段不平顺精调。轨道区段不平顺是指轨道整体平顺性不良,轨道各项几何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⑴轨道质量指数TQI明显偏大(3.6及以上)区段;⑵成段连续多点出现Ⅰ级偏差;⑶轨道检测波形图中存在连续多波不平顺区段;⑷动车添乘成区段连续晃车。
        轨道区段不平顺调整必须采用轨道小车进行全面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系统、全面调整。
        3)区段不平顺地段应安排计划尽快调整。
        4)影响行车安全的缺陷必须立即(当天)消除。如轨道检测Ⅲ、Ⅳ级偏差,动力学指标超限。
        5)轨道检测Ⅱ级偏差应安排计划,逐步消除。
        2.6轨道动态检测分析
        1)减载率:导致减载率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轨面高低短波不平顺(波长0.1~3.0m,波幅0.5~1.0mm)。原因:接头不平顺、扣件缺陷或轨下支撑刚度突变等。2)横向力:导致横向力偏大的主要原因是轨向连续多波不平顺、轨向与水平的复合不平顺、接头支嘴等。3)脱轨系数:主要原因是横向力过大引起,由于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必须立即处理。4)横向平稳性:舒适度指标,连续小轨向影响较大。5)垂向平稳性:舒适度指标,连续小高低影响较大。
        2.7关于极值管理和均值管理
        1)极值管理:根据轨道检测偏差结果,特别是Ⅲ、Ⅳ级偏差,通过削峰填谷方法,及时处理轨道局部不平顺,以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轨道平顺性。
        2)均值管理:根据TQI的分布,结合波形图,对TQI单项和总值明显偏大区段、波形不良区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是提高轨道整体平顺性的根本性措施。
        3)应坚持极值管理和均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轨道精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解决对策
        3.1影响轨道精调的主要因素分析
        1)无砟轨道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导致施工精度不高。2)轨道静态测量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全面。3)扣件缺陷。扣件清理不彻底、扣件缺损、扣压力不足、安装不正确、不密贴等。4)焊缝打磨精度不高。5)调整方法不当。6)静态调整标准偏低。7)动态调整时对检测资料分析不全面、现场查找不准确、调整不到位。
        3.2提高轨道精度的主要措施
        1)加强无砟轨道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精度。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是轨道精度的基础,源头,其施工精度对后期的轨道精调影响巨大,施工精度高,则精调工作量小,调整件用量少,容易获得较高轨道精度;反之,则精调工作量大,调整件用量多,难以达到较高轨道精度。2)高度重视轨道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可靠。3)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期间要加强对扣件系统的保护,避免污染、损坏。4)轨道静态精调之前,应对钢轨、扣件安装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测量和调整。5)提高焊缝打磨精度。无缝线路锁定后,应对所有焊缝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接头必须重新处理。6)应按照确定的精调工艺进行调整,避免反复调整。7)轨道静态调整精度应全面满足要求。8)应安排专业人员对动态检测数据(轨检车资料、动力学检测报告)和静态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力争用最小调整量达到最佳调整效果。
        4、结束语
        高速铁路轨道精调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轨道精调质量对动车的运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安全。因此,轨道精调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小波变换在高速铁路轨道精调中的应用[J].赵龙,卢建康,刘竹均.铁道工程学报. 2017(04).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组织与几何状态分析评价[J].张杰,张伟.中国铁路.2016(04).
        [3]高速铁路轨道精调质量控制[J].张雨曦.科技创业月刊. 201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