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可行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期   作者:于杰
[导读] 探讨采用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可行性。方法:选取88例行胃肠减压的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常规组患者应用传统测量法,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测量法,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插管长度与胃管体表测量长度及胃管通畅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插管深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胃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经骨性标志进行测量,插管深度能够到达患者胃窦部或者是胃中部,并且引流效果更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插管深度;胃肠减压;改良经骨性标志

        在临床护理中,胃肠减压是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主要目的是利用胃管排出患者胃内积液与积气,以此来减轻其胃肠道压力,降低毒素吸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采用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可行性,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共收治88例行胃肠减压的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最高年龄为75岁,最低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8.2±5.0)岁;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最高年龄为79岁,最低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48.5±5.2)岁。纳入标准:(1)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加入到研究中;(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意识障碍者;(2)残胃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测量法进行测量,将“鼻尖-耳垂-剑突”作为体表标志,调整患者体位处于平卧位,测量插管并记录,使用常规手法将胃管安置好,之后与一次性胃肠减压器相连。
        实验组:应用改良测量法进行测量,将“前额正中发际与两肋弓下缘连线垂直交点”作为体表标志,调整患者体位处于平卧位,测量插管并记录,使用常规手法将胃管安置好,之后与一次性胃肠减压器相连[3-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胃管通畅度与胃管头端在胃中位置。胃管通畅度:在置管之后,每隔2h对胃管吸引情况进行检查,评分方法如下:完全通畅则计6分;若引流并不通常,每进行1次冲洗,则扣1分;在冲洗时,若出现阻塞情况,扣1分;患者有出现呕吐情况,每次扣2分。


1.4统计学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胃管头端在胃中位置
实验组患者插管深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胃管通畅度
实验组患者胃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传统胃肠减压插管深度测量法是将教科书内容作为依据,采取“鼻尖-耳垂-剑突”作为体表标志进行测量,成人胃肠减压置入长度在45cm-55cm,然而根据该插管深度实施胃肠减压,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引流不畅等问题[5]。从解剖学角度上来讲,按照该长度放置胃管,只能使得胃管顶孔进入到胃内,却不能将所有侧孔都放在胃内,很难达到胃窦部,再加上临床上进行胃肠减压引流时,患者体位大多是半卧位,由于重力与体位的关系,促使患者胃内容物在胃窦部中,若按照传统方法置入胃管,其侧孔并不能与胃内容物进行全方位接触,且胃液流出速度较为缓慢,容易出现间断现象,一旦留置时间延长,则无法达到理想引流效果。据相关资料显示,结合患者身高选择胃肠减压置入长度,所得引流效果较好,且具备一定科学性。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应用改良测量法进行测量,将“前额正中发际与两肋弓下缘连线垂直交点”作为体表标志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插管深度与胃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这是因为骨性标志的位置较为固定,并不会随腹部膨隆度与患者体型的改变而影响到测量准确性,促使插管深度更加个性化,从而确保胃管引流通畅。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经骨性标志进行测量,插管深度能够到达患者胃窦部或者是胃中部,且引流效果更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常艳,魏政勇,吕朋宾,高斌强.神经危重症患者胃管置入深度对胃肠减压效果及误吸发生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08):183.
[2]杨来志,方寅,浦燕,方明,陈晓鹏,王小明.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无胃肠减压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03):227-231.
[3]叶妙勤,刘丽梅.改良式置管结合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6):229-231.
[4]龚光辉,雷洪峰,魏祖龙.无负压自然引流胃液联合早期活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05):48-51.
[5]李芬,虞萍,张继红.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5):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