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英文名称为antibacterial agents,属于一种常见的处方药物,又称之为抗生素。抗菌药物通常是指具有较强的杀菌或者抑菌活性的药物,主要包括了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多种化学合成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培养,最终所而得到的一类药物。或者用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制造的相同或者类似性质的物质,也也已通过使用化学方式对其进行合成。
2、抗拒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式
抗菌药物通常是指具有杀菌或者能够抑制细菌活性的一类药物,包括了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多种化学合成药物。一定浓度下的抗菌药物,对病原体有抑制及消灭的良好功效。
抗菌药物主可以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在对不同的抗菌药药物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感染性疾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种类,禁止私自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具有非常强大的抗菌作用,并且耐青霉素酶,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毒性低、过敏反应少,头孢菌素可分为三代。第一代的头孢菌素主要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而造成的感染,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对β-LA没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的β-LA具有较稳定的表现。实际的抗拒效果较第一代更强,并且适用范围较广,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非常强的作用力,但是,其对肠杆菌属及绿脓杆菌的活性表现效果不理想。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的β-LA表现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作用极强,但是对G+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强。其中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具有较好良好的作用效果,头孢三嗪的半衰期较长,达8小时。通常情况下,头孢菌素主要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使用。
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或者各种致病螺旋体及大多数牛放线菌。青霉素主要可分为青霉素G、苯氧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又称之为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包括氨苄西林、氧哌嗪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等多种种类。青霉素具有非常强大的抗菌效果,通常运用注射的方式对患者使用,但是在注射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皮试,检查是够对青霉素过敏。
头霉素类:主要有头孢西丁,对革兰氏阳性、阴性以及厌氧菌或者需氧菌都具有非常强的活动,并且头霉素类对β-LA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绝大所述的头霉素类的抗菌药物都是口服。
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菌药物,还包括了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等。这种抗菌药物的口服效果非常差,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选择肌肉注射。
氨基糖甙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Aminoglycosides),主要是由氨基糖及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形成的苷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是一种静止期间的杀菌抗菌药物。其最主要的特点为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结核菌属以及葡萄菌等为主要特征特点。但是,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进行抗菌的过程中,必须需要有氧气供应,所以这类抗菌药物对厌氧菌不会产生。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为肌内注射或者进行静脉滴注。
氯霉素类: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白色或者接近无色的针状或者片状的结晶物质。其熔点高达149.7~ 150.79摄氏度之间,其比较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由于氯霉素分子中有2 个不对称的碳原子,所以氯霉素有4 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这种抗菌药物主要是治疗由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使用方法为自肠道上部吸收。
大环内脂类: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其具有较高的组织密度,以及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使用方法为外用涂抹。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是一种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的化学物质,化学式为C18H33ClN2O5S,分子量为424.98300。克林霉素是一种以学生比较常见的抗菌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由于厌氧菌而引起的腹腔感染或者妇科感染。同时也是治疗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的重要抗菌药物,主要的使用方式主要分为口服及注射两种。
多肽类:具有代表性的多肽类抗菌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两种类型。这类抗菌药物对各类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作用疗效。多肽类抗菌药物由于口服不利于吸收,因此,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应当采用静脉注射。
氟喹诺酮类:这类抗菌药物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奈啶酸、第二代是吡啶酸、第三代是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多种类型。氟喹诺酮属于喹诺酮类,又出称之为吡啶酮酸类,属于化学合成类抗菌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尿路、肠道、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腹腔、骨关节等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大部分是口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