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小儿输液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 方法 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抽取30例急诊输液患儿,依据输液时间分组,普通组的15例行常规输液护理,心理组的15例行输液心理护理,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 结果 心理组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为(34.17±3.92)分,与普通组(34.02±3.48)分无差异,P>0.05。心理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16.74±3.59)分低于普通组(22.13±3.55)分,P<0.05,差异明显。心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例),普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4例),心理组不良反应(0例)更少,P<0.05,差异明显。 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急诊小儿输液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还能减少输液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应用意义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输液;小儿;急诊
作为儿科常见治疗措施,在急诊治疗中静脉输液能及时改善患儿病情,但患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存在疼痛耐受力差的情况,面对静脉穿刺操作,多数患儿会出现恐惧、焦虑心理,在穿刺时哭闹不止,应激反应强烈,很容易增加穿刺失败率,让患儿再次面对二次穿刺[1]。有学者指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提升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成功率,但无法对患儿负性情绪进行缓解。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能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患儿情绪,减轻其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让其保持较高的穿刺依从性,同时在输液期间保持足够的耐心,达到更好的静脉输液治疗效果[2]。故本研究抽取30例急诊输液患儿,旨在分析急诊小儿输液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抽取30例急诊输液患儿,依据输液时间分组,普通组:有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为3岁,年龄最大为10岁,平均年龄为(5.37±2.81)岁,均行常规输液护理。心理组:有患儿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为4岁,年龄最大为11岁,平均年龄为(6.06±2.95)岁,均行输液心理护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在我院急诊室行输液治疗的患儿;不存在沟通障碍的患儿;家属同意本研究的患儿;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本研究。
排除标准:在急诊治疗时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存在先天性脏器功能异常的患儿;存在多动症的患儿。
1.2方法
普通组:常规输液护理,包括:(1)体位护理:调整患儿输液体位,提高患儿的输液舒适度,指导患儿在输液时保持输液侧肢体相对安静,避免液体渗漏、肿胀等情况的发生。(2)环境护理:输液室应定时开窗通风,除常规清洁外需定时消毒,增强患儿抵抗力,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心理组:心理护理,包括:(1)语言护理:在静脉输液时可选择童趣的语言与患儿沟通,询问患儿年龄、喜好等信息,转移患儿注意力,穿刺完成后可以鼓励表扬患儿,提升患儿内心满足感。(2)行动护理:静脉输液时若患儿应激反应较强,护理人员可抚摸患儿头部,或者用夸张的动作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3)注意力转移:较长的静脉输液时间会消磨患儿的耐心,此时可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与患儿一起讨论动画片内容,达到转移注意力的效果,从而让患儿保持更好的输液心态。(4)参与游戏:儿科护理人员可制作适合患儿玩耍的小游戏,让家长与患儿共同玩耍,不仅能提升患儿安全感,还能让其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将MHRSP(小儿心理评估量表)作为依据,对患儿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分,分值0-50分,与负性情绪存在负相关关系。不良反应:躁动、呕吐、淤青等。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负性情绪观察
表1两组负性情绪观察
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有所好转,且心理组更为明显,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观察
表2两组不良反应观察
心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低于普通组(26.67%),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急诊治疗常见方案,但患者年龄与输液配合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多数患儿在输液时均存在哭闹不止、烦躁等强烈的反抗行为,增加了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难度,还会延缓治疗进程,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对急诊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稳定患儿情绪,让其更好的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可避免二次穿刺、穿刺点漏液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静脉输液质量[3]。由于患儿语言系统发育不完善,在静脉输液时可通过趣味十足的语言加强与患儿的沟通,还可询问患儿一些简单的问题,对患儿注意力进行转移,在穿刺时可肯定、鼓励患儿,穿刺完成时可表扬患儿,促进患儿内心满足感的提升,从而达到较高的静脉输液依从性。若患儿疼痛耐受力较差,会增加静脉输液时的应激反应,此时护理人员应联合患儿家属共同安抚患儿情绪,可为患儿提供小零食,抚摸患儿头部,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继而提升静脉输液治疗有效性[4]。一般情况下,患儿是比较喜欢动画的,在儿童输液室内播放适龄范围较广的动画,让家长与患儿一起讨论动画内容,能减轻患儿躁动、紧张等情绪,利于减少输液后的不良反应。此外,通过与患儿一起玩耍小游戏,不仅能转移患儿注意力,家属的陪伴还能增强患儿安全感,让其保持愉快的输液心情[5]。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16.74±3.59)分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更低,差异性明显,P<0.05。可见对急诊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较好,患儿输液的负性情绪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也有所减少,提升了患儿输液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急诊小儿输液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意义重大,不仅能改善患儿的输液情绪,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提升输液安全性,能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琰,程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中的作用及对护理满意率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11-2514.
[2]靳艳.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对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119-120.
[3]朱菊芬,俞琼琼,刘瑛艳, 等.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21-323.
[4]王晴,陈洁.研究优化护理流程对小儿急诊输液室管理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6):89-90.
[5]殷秀云,张美苑,李秋媚.小儿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