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应用卢燕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期   作者:卢燕
[导读] 探析延续性护理应用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延续性护理应用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 —2019年01月收治的60例伤口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伤口造口护理;临床效果
       
        造口是肠管体表开口,临床中主要用于减缓肠道压力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辅助措施。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为15d左右(及15d之上),而造口管理通常可伴随患者半年以上甚至更久[1]。患者自身难以正常排便,加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开展安全、有效的造口护理措施尤为重要。鉴于此,为探析延续性护理应用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 —2019年01月收治的60例伤口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8~63(45.5±17.5) 岁;对照组:男性参22例,女性18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4±15.4)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前1天,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登记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病情等。患者出院后,责任护理人员需每3天开展一次电话随访,除了询问患者主诉,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从客观视角了解患者的日常情况、病情状态等,重点记录患者目前的病情情况、疼痛反馈情况、饮食及休息情况等,予以针对性的指导,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以此减少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
        (2)上门随访指导:电话随访或社交平台随访为基础,而后开展上门随访,于患者出院后的3周、6周及10周时上门随访,而后每月1~2次,持续开展6个月。上门随访,责任护理人员主要指导患者家属正确更换、清理造口袋的方法,并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分析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理解联系医护人员,及时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造口袋护理方法为:根据患者伤口周围可运用的皮肤粘贴面积,合理裁剪造口袋。粘结面积的合理选择,可减少更换频次,防止皮肤发生感染。正常情况下,更换频率为1~2天为宜。期间,需尽可能不使用化学粘接剂,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3)线上交流:责任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线上沟通渠道,如微信交流群。通过根据患者所传送的伤口照片或视频等,指导患者正确的处理方式,以及如何处理突发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例如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等卫生保健。微信群的建立,为患提供更为及时、精确的护理服务资源,有效避免了患者家属通过从其他途径所获得的经验式操作而发生不必要的不良事件,且全过程均未免费服务,有效增强护患黏性,保证且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3 疗效标准
        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造口渗血、皮疹、伤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论
        伤口护理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或大幅度减少伤口渗液、渗血对愈合的不良刺激,避免伤口感染,加快创面的愈合[2]。且同时生理性疼痛感的降低,即可直接消解患者一系列负向心理,促进整体疗效的提高。伤口造口患者在院内可获得精细化的护理服务,但出院后由于缺乏正确护理的相关认识,致使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以此提高了二度回院治疗的几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一线护理方法之一,主要针对患者出院后所开展的持续性护理服务,保证了护理活动的完整性与连贯性[3-4]。确保患者出院后也可得到正确、有效的卫生保健措施,防止病情再次恶化而回院治疗,促进康复,以此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于患者出院时详细收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便于延续式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后进行上门随访,指导患者正确应用造口袋,减少皮肤感染事故的发生;同时此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排尿量以及颜色等各项指标,明晰患者的身体状态,针对性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建立微信交流群,打破了沟通不到位、信息壁垒的局限性,增强护患黏性,便于了解患者情况,及时处突发事故,减少患者痛苦,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所述,延续性护理应用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俊芳.延续性护理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326-327.
[2]陶琴琴.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4):60-62.
[3]魏玲娟.探究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1):94.
[4]刘玲.伤口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