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严昶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4期   作者:严昶
[导读] 摘要:继电保护技术对于智能电网的保护作用毋庸置疑,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和国民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所以针对于此,则需要不断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切实提高智能电网的工作水平。
        (呼和浩特供电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
        摘要:继电保护技术对于智能电网的保护作用毋庸置疑,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和国民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所以针对于此,则需要不断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切实提高智能电网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关键问题;对策
        1有关智能电网的相关使用介绍
        1.1智能电网应用特征
        现如今我国虽用电状况良好,但智能电网的推行、使用仍处在初级阶段,相关发展策略仍在制定中。并且随着相关研究人员对此技术的理论支持积累愈发丰厚,也在为此技术的未来发展铺设奠基石。站在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特征角度讲,其主要表现可分为大致以下几点:首先,它对外界的干扰影响防御性强,并且智能电网在铺设过程中会增加相应的传感设施配置,并且进一步实现对外部的情况的持续观察,如果受到了外部干扰的时候,也会做到自动报警,将干扰尽量降到最低;其次,智能电网可以实时在线,具备连续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在遇到电网故障时可以自动对故障诊断进行隔离,同时系统可以进行自我恢复。智能电网还具备强大的兼容性,支持可再生能源有序合理的介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接入,使用户间可以展开更高效的交流与互动,以此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智能电网更加经济,可以将资源最合理的进行配置配置,进一步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电能损耗的同时降低运营、维护的成本。
        1.2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组成
        智能电网可以代替传统电网设计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发电、供电形式存在差异,而且继电保护装置也有不同。依照当前智能电网的广泛运用,继电保护装置也需逐渐提升其技术性,实时更新网络信息并在其中带入信息技术,以便可以在电能领域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且,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需要依附传感器,电网设备的运行需处于监控状态,进行高效的信息处理与问题分析。智能电网继电保护除可屏蔽外界的干扰因素,也设有紧急故障应激设置,以防发生大型停电故障时,用户用电系统仍可正常维持运行。
        2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现有的电网资源整体负荷呈现出逆向分布方式,形成大电网,大多数煤炭和水力等资源分布在西北地区,但是电网负荷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电力传输距离较远,可以看出电网分布情况特殊。对此,为保证电网运行满足更多地区使用需求,需要使用超高压以及远距离输电方式,实现能源优化。电网负荷逐渐增加,同时运行模式错综复杂,系统出现的安全隐患日益明显。如:直流式输电系统在电力传输环节容量较高,线路应用率高,在系统耦合作用下,对继电保护提出高要求,尤其是大功率变换器件以及交直流耦合等方面,可能造成电网污染问题。
        当前,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尚未完全普及,同时我国大部分区域电网还使用以往模式,继电保护范围界定不清晰,造成继电保护相关工作未实现完全智能化发展。在新能源、水电和燃煤等过渡发电过程,电网分布复杂,导致保护装置难以正确提取相关信息,造成保护出现延时问题,和智能电网运行要求不符。处于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需要依赖各种新型设备支持。电力企业要按照电网运行和继电保护等情况,逐渐对现有保护设备进行改良,提升装置功能。实际上,采样保护设备以及处理相关信息过程,还存在零件性能方面的问题,导致其适应性不足,信息更新速度较慢,难以及时发现电网运行存在的风险。
        传统上单向的电力供应模式会致使电网、用户等之间互动现象不足,导致电力“峰谷”之间的负荷差较高,阶段负荷率过低,智能电网的出现有效提升了用电效率。同时增强和用户的互动效率,按照用户需求输送电力,反馈信息。在继电保护方面,配网技术的发展还存在滞后性,因此,需要调整相关技术,解决风能、光伏等再生资源向内网引入过程,保护设备性能不足的问题。


        3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3.1广域保护
        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广域保护方面,将电网子集作为分析处理的对象,同时也作为继电保护运行期间的主要载体。从本质上来看,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是确保智能电网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所以在其工作当中,通过广域保护发挥作用,将其中继电保护信息搜集整理,通过系统的专业化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则能够及时发现智能电网运行期间所存在的隐患和故障,并作出预警,在维修工作开展期间,还可以为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成因、信息和位置,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广域保护的核心技术又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包括控制和保护,其中控制的原则在于为智能电网提供自我恢复方案,由于电力事业具有特殊性,所以电力系统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日常生活,而智能电网又作为电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在智能电网运行期间,广域保护不仅能够对系统进行有效监管,而且为智能电网提供自我恢复方案后,又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由于电网停运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并降低维修工作的风险。广域保护的主要工作则更加倾向于智能电网整体运行状态,致力于寻找导致智能电网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能够提高智能电网工作稳定性,并为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3.2数据实时控制
        在当前社会发展当中,随着公众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步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量日益增加,工作任务量不断升高,所以智能电网的特点就决定了在其工作当中数据信息量的庞杂,并且随着电网运行时间的延长,数据和信息也会随之增加,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工作,则造成了电力企业极大的工作压力,如果在此期间依然以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处理,势必导致效率降低和人为误差产生,所以继电保护技术则能够对智能电网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控制,进而确保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转。数据实时控制是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主要工作手段,如果继电保护设备的数量过多,则会导致智能电网中数据的实时性降低,所以针对于此,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的早期运行中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为了解决此问题,必须采用同步交互的方法,确保继电保护的同步性,进而实现对数据的实时控制,确保继电保护能够正确发挥作用。
        3.3保护重构技术
        在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当中,为了能够切实提高保护重构技术能够与智能电网结构保持一致合理运行,则需要重组线配置,提高继电保护效果。在继电保护系统优化后,可以通过动态监控方式对系统当中的所有元件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其中隐患和故障,以及由于长期运转而产生老化和磨损的元件,进而发挥系统的自我故障发觉和自我治愈能力,实现智能电网的稳定工作,并通过故障区域的切除,保障维修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指电网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现代化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和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电网的可靠、经济、安全、高效运行,而继电保护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保障性功能,能够对电网运行期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进而提高智能电网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陈俊竹.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6):52+54.
        [2]刘振宗,陈智远.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12):102-103.
        [3]李伟,任志强.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及其应用探究[J].电气时代,2018(12):47-48.
        [4]毛伟.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8(34):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