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陈洪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发展节奏的加快,考虑到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为解决一部分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国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564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发展节奏的加快,考虑到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为解决一部分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国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由于价格低廉,经济适用,因此并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只有符合相应条件者才能申请保障性住房。随着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于保障性住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设计的保障性住房,在节约用地、用水,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引言:
        保障性住房是政策性住房,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作为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是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重点建筑类型,在当前发展保障性住房和绿色建筑的大背景之下,对于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探讨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1.保障性住房及绿色建筑的含义
        保障性住房主要指国家为一些中低收入者及家庭提供的住房,与市场形成的商品房不同,其标准、价格或租金都有限制性,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房、定向安置房等,它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高了城市中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解决了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还可以带动周围的相关产业发展,刺激周围居民的消费,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进行建设时,在保障建筑物质量性能的前提下,能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包括水、电、建材和用地等,并保护好周围的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建筑物。其设计的核心就是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能源及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比如充分利用阳光、风等自然资源以及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等。绿色建筑设计主要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结合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基于建筑学的原理,对施工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既能保质保量,也能充分利用资源达到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2.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2.1经济优先原则
        保障性住房相对于其他的工程建设项目属于较为特殊的类别,由政府规划、投资、建设,对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要求和标准,以及销售价格,和租金标准都有严格的限制。这些都决定了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将经济优先作为主要的优先原则,以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为视角,从设计的层面充分考虑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进行多方案的优化和比选。例如: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使用再生技术和再生材料;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使用装配式构件;选择简洁的建筑形体等等。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环境特性,采用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室内外环境整治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
        2.2实用优先原则
        保障房的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突出其实用性,需要具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设计能力,能够对房屋布局、地下室布局、灯具设计、围栏、节能器具设计等进行统筹规划。如果出于土地节能考虑,则需要构建起更高效的立体空间,从而实现地上空间的有效拓展。对地下空间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从而形成高空、地面、地下协调应用的立体布局。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因地制宜,将自然资源能效发挥至最大化。
        2.3被动性优先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的被动性原则,主要就是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背景,达到节能的目的。比如利用太阳辐射、风能,地理资源条件等。被动性技术有经济投入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节能降耗等优点,光照条件好的,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来进行采暖,尤其是在冬季,可以减少居民对电的需求。地形复杂的地方,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减少资源的使用和浪费。


        3.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用地规划及室外环境设计
        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选择在远离市中心的城市边缘或郊区,用地处于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互惠共生的交叉地带,生态环境的结构与组成较为复杂和多变。
        针对这一特质,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场地进行实地勘察,查清场地附近是否有威胁或者危险源;场地内有什么资源或保护区;场地的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以及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等。根据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相应规范进行用地规划及室外环境设计,在满足建设要求的前提下,用地规划要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采取避免威胁或危险源的技术措施,保护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和资源,营造适合场地特征的日照环境、水环境、风环境。室外环境设计要在绿化率达标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选用的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应当注重室外环境的实用性,满足住户交流和活动的基本需求。
        3.2建筑平面设计突出绿色生态特点
        在建筑平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朝向、楼间距、平行布局等因素,从而使建筑物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太阳光,尤其是在冬季时有利于延长室内日照时间。建筑能耗的高低预期形体系数有之间关系,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系数越高则建筑散热性越强,能量消耗较高。如果建筑体积相同,则分散布局更容易产生高能耗,集中布局则有利于节能。从生态节能方面考虑,中高层建筑布局节能性更加明显。在具体设计中,则需要最大限度的控制外墙面积和楼层数量。在建筑面积既定的前提下,对楼层数目进行科学布局。建筑外观要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尽可能多的应用平整规则化设计,最大限度的应用现场资源优化建筑居住环境。对建筑区实用功能进行细化分解,对于采光性要求不高的功能区优先考虑设计在北面,功能接近的区域最好能够相邻,以此增加建筑使用的便利性。
        3.3保障房节能设计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能源高消耗的行业,就相应的调查研究表明,基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建筑物占据的能源消耗占据1/3,就我国来看,在整个能源消耗之中,建筑能源消耗占据1/4左右,并且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果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改善措施,那么还可能会提升40%左右。所以,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其核心就在于建筑的节能。基于建筑物本身的构成形式来看,建筑能源的消耗主要来源于维护结构本身的传热耗热量,建筑物外墙本身的传热消耗在整体的建筑能源消耗之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选择高效保温的墙体,这样才能够帮助建筑物降低能源的消耗;另外,建筑物本身的窗户也是出现较高耗热量的构成部分,通过窗户的保温性能以及气密性的提升,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节能需求。在进行保障性住房的节能设计中,需要结合多门学科,结合多个部门来进行彼此的配合,这样才能够基于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合理的绿化节能设计规划防范,在室内热环境具有相同参数的前提下,保持更好的房屋性能。同时,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高效隔热的外墙与屋面体系的设计,这样才可以通过高性能的玻璃、门窗以及幕墙的选择,让建筑本身根据高效性和节能性,进而帮助保障房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
        结束语:
        在民生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社会保障性住房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保障形式,也是具有民生特色的住宅类型。在倡导绿色建筑的大环境下,保障性住房与绿色建筑设计呈现出良好的契合性,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合与保障房设计中,有利于节约土地占用资源、节约水电能源以及建筑材料等,同时还利于优化建筑环境,提高管理维护效率,促进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的协调完善。
        参考文献:
        [1]侯云贵.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7(02)
        [2]陈悦广.对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实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9).
        [3]马雪阳.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