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消渴合并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50例消渴合并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观察对象均对其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统计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以及不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渴合并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消渴;中风;临床疗效
中医学理论讲糖尿病纳入“消渴”的范畴,并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称为渴合并中风,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高的脑梗塞疾病发生风险,这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中医学理论提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原因为代谢异常所致的脏腑运化功能失常、气滞血瘀及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内出现血瘀、痰浊、湿热等代谢物聚集,最终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50例消渴合并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男32例,女18例,年龄38~76岁,平均(57.3±16.5)岁,病程2~18年,平均(11.3±5.3)年。
1.2 方法
第一,阴虚风动型患者,病因为瘀血阻络,施治原则为养阴息风、化痰通络,方选增液汤,包括红花6 g、火麻仁10 g、桃仁6 g、生鳖甲10 g、生龟甲10 g、麦冬15 g、生牡蛎15 g、赤芍15 g、白芍15 g、生地黄15 g、玄参15 g、丹参15 g。第二,肝肾阴虚型患者,病因为肝阳上亢,施治原则为平肝潜阳、镇肝息风。方选镇肝息风汤,包括生麦芽6 g、茵陈6 g、天冬15 g、川楝子6 g、生杭芍15 g、玄参15 g、首乌藤15 g、生龟甲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生赭石30 g、牛膝15 g。第三,气虚血瘀型患者,施治原则为益气行血、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包括炒地龙6 g、红花10 g、川芎6 g、炒桃仁10 g、当归10 g、桑枝15 g、赤芍15 g、生黄芪30~60 g。第四,风痰阻络型患者,施治原则为化痰息风。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包括胆南星6 g、全蝎6 g、陈皮6 g、枳实6 g、天麻10 g,白附子3 g、僵蚕10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清半夏10 g。第五,痰热腑实型患者,病因为风痰上扰,施治原则为清热攻下、化痰通络。方选星蒌承气汤(全瓜萎30 g、胆南星10 g,芒硝6 g、生大黄10 g)以及清化痰热、活血通络方(鸡血藤30 g、瓜蒌30 g、、丹参10 g、赤芍15 g、胆南星10 g)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恢复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显著进步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以上,进步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无效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7%,甚至有所升高。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 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50例观察对象中,2例痰热腑实型患者,约占4.0%,4例风阳上扰型患者,约占8.0%,7例阴虚风动型患者,约占14.0%,13例气虚血瘀型患者,约占26.0%,24例痰瘀阻络型患者,约占48.0%,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占比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基本恢复11例,约占22.0%,显著进步14例,约占28.0%,进步19例,约占38.0%,无效6例,约占12.0%,不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由虚、痰、火、气、血等多方面病理因素所致的并发症问题,且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最高。中医学理论认为,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脏腑运化功能失常、气滞血瘀及气血运行不畅等,因而疾病治疗难度较大。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主要源于肝、肾、心、脾脏腑功能失调,进而诱发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影响患者日常起居和情志变化,最终痹阻于经络病势轻缓、逆犯于脑则病情危重,该疾病的诱发机制在于 “燥热”与“阴虚”久伤气血,脑络瘀滞,也就是说该疾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而气阴两虚也是诱发血瘀证的主要原因。消渴合并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原则为活血通络、益气养阴,而养阴能润脉道,能通脉络,与益气活血化瘀药合用更能起到通络之效[1-3]。
中医学将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称为消渴合并中风,其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患者,病因在于肝阳偏亢、肝肾阴虚,上盛下虚,常见症状为头重脚轻、面部烘热、耳鸣腰酸、头晕目眩等;气虚血瘀型患者,消渴病“久久不治,气尽虚”,导致血行不畅、血流缓慢,进而诱发瘀血阻滞经脉,常见症状为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痰热夹滞患者阻于中焦,导致腑气不通、传导功能异常,常见便秘症状,风痰阻于舌本,导致痰热内阻、言语謇涩、脉络不畅,常见症状为口黏痰多;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发病原因在于肝阳素盛,日常饮食不节,导致内风夹痰上扰,热盛动风,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经络阻塞诱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阴虚风动、瘀血阻络型患者,主要病因为肝肾阴虚津少,常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口干头晕耳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4-5]。
参考文献:
[1]樊丹丹,尹丽华. 老年消渴并中风患者证候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1):82-83.
[2]曹金英,储旭华. 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8,14(2):44-45.
[3]张薇薇,严光. 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441-1443.
[4]陈金榆,高双庆,张方. 基于医保数据分析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 (10):832-836.
[5]张冬,张继明.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 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6,44(7):9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