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并肆虐全国,院前急救医护作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也投入到紧张的转运救治工作中。随着疾病的快速蔓延,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院前急救医护,不但承受着繁重的确诊、疑似患者的转运救治任务,面临着极大的自身感染风险,还承受着阶段性急救转运工作之后隔离期间的孤独,经历着与亲人分离、担忧家人生活等诸多问题,易出现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心理方面的危机。
1 疫情期间院前急救职业特点及现状
院前急救是一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属于医疗工作的前哨和窗口,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突发状况的急救、医患关系的紧张、社会舆论等高强度多重工作压力之下,极易产生心理问题[1-2]。而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由于工作性质,院前急救医护失去常态和平衡的生活,对特殊工作环境及防护程序的不熟悉和掌握,出诊环境复杂,需与医院、社区、家庭、机场、110、救助站等不同单位进行联络协调。由于人员身份复杂,流行病学史不易查明,与医院交接时易产生矛盾。此外,他们可能还面临着经验不足、不被理解等压力。
2 院前急救医护疫情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由于疫情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不断增加,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持续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可出现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沉浸于疫情之中不自拔等,易产生悲观厌恶等负性情绪[3]。
2.2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高传染性,因密切接触触发和加深恐慌情绪,出现警觉性增高,过分担心自己和同事被病毒感染,特别在医疗防护不足时,恐惧、焦虑等明显。
2.3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接触各种社会人员的恐慌、焦虑情绪,易加重自身焦虑情绪,与人交往的主动性降低。
2.4 隔离期间,1人独处一室长达14天甚至更长,易产生烦躁、无助、孤独感,压抑的情绪不能有效释放。
2.5 害怕亲属为自己担心,担心自己传染给家人,由于忙于工作没办法照顾到亲人而难过自责,再加上家人可能不支持所带来的压力,导致睡眠障碍、消化功能减退等功能失调。
2.6 在面对确诊及疑似患者的抱怨、不理解、不配合和愤怒时,感到委屈,表现为过分敏感、急躁,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2.7 面对未知的病毒、疫情的持续发展、面对数量逐渐增加的患者,而自我救治能力和手段有限,会产生沮丧和自信心降低等[6]。
2.8 担心防护措施不到位,出现过度防护,如反复洗手、消毒等。
2.9 无法接纳自己的脆弱和负性情绪,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和难堪。
2.10 其他 可出现有头晕、头痛、口干、出汗、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 对院前急救医护疫情期间心理防护的几点建议及经验
据调查,20%左右的医护人员面对重大疫情,可能出现应激反应。大部分医护人员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援后,易发生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反应[4-5],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更有效帮助他人和应对疫情。因此,帮助院前急救医护积极进行心理自助和疏导非常重要和必要[6],这是打赢这场防控战争的重要保证。我中心也非常关注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其心理及生活工作压力,包括:
3.1 寻求专业机构,与大型三甲医院心理卫生专家团队合作,向一线院前工作人员提供7×24小时心理热线咨询。
3.2 在中心设立心理关怀团队,电话咨询抚慰,了解其精神及心理状态,搜集个人及家庭生活方面的困难,帮助解决。
3.3 向其推送各种心理减压方法,提供简便可行的心理疗愈技巧,自我调整心态,掌握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
3.4 加强系统的理论培训,提高抢救应急、防护技能及知识,使其工作中更自信。
3.5设立专人专职,严格督查洗消区域及个人防护,最大限度确保防护各类措施执行到位。
3.6 在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3.7给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健全保险,减轻心理压力。
由于措施得当,我中心在2020年1~3月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防控期间,出动146车次,运送确诊及疑似人员188例,大批量转运境外归国人员。在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情况下,未出现一例人员心理问题,由此也说明管理者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医护心理保障机制,努力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出贡献,帮助他们渡过危机时期,更好的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鲍德林,李树林,撒兰梅.乌鲁木齐院前急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新疆医学,2019,49(02):149-151.
[2] 王文伶,李赛兰,谢雯.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海南医学,2018,29(20):2914-2916.
[3] 章琼,朱芳,沈元春.103名院前急救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筛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15):60-64.
[4] 解雨,雷雨,郑姝玉.对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思考[J].西部医学,2020,32(03):319-321.
[5] 梅俊华,张琦,龚雪.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心理及睡眠状态分析[J].医药导报,2020,39(03):345-349.
[6] 王芬,舒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干预措施[J].全科护理,2020,18(07):83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