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6期   作者:于共泉
[导读] 目的:探讨术后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某院34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感染组49例,正常组患者29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糖尿病、肥胖分别为25、36和36例,比例分别为51.0%、73.5%和73.5%,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烧伤手术、胃肠道手术分别为33(67.3%)、29(59.2%)、54(110.2%)、9(18.4%)、17(34.7%)例,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外科患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时,可从患者自身、医院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引言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是外科患者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手术部位感染率仅次于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会增加患者痛,影响手术效果,而且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开支,甚至还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某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34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在342例患者中,49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为此,将所有患者分成感染组49例,正常组患者293例。
        1.2方法 
        分析患者的病史以及检验结果等基本资料,选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的时间、肥胖、围术期贫血、营养不良、术前毛发剔除以及手术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已经设计好的表格进行登记,由医院的专门管理人员对各个科室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以及术后感染因素。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糖尿病、肥胖分别为25、36和36例,比例分别为51.0%、73.5%和73.5%,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83、6.028、7.284,P<0.05)。
        2.2两组患者的诊疗资料对比分析 
        与正常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烧伤手术和胃肠道手术的例数分别为33(67.3%)、29(59.2%)、54(110.2%)、9(18.4%)、17(34.7%)例,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92、5.093、6.384、7.384、8.295,P<0.05)。


        3讨论
        普通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管、胰腺、胃肠、肛肠、甲状腺、乳腺、血管以及外伤等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SSI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普通外科术后SSI的发生率居医院感染前列,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通过进一步细化普通外科,如将甲状腺、乳腺、疝与腹壁外科以及血管外科等清洁科室独立出来,从而防止与其他疾病交叉感染,从源头上一定程度地预防SSI的发生。人体胃肠道是一个与外界相互连通的腔道,并且存在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其本身就是一种感染源,即使行肠道吻合前已经使用碘伏进行消毒,仍不排除腹腔内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可能性。相比之下,部分肝胆手术的清洁程度相对较高,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原则上归属于Ⅰ类切口,SSI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但既往研究表明,开腹胆管取石术后SSI的发生率为15%,而肝癌术后SSI的发生率高达22%。因此,对于一些病情复杂、需要开腹的肝胆手术,SSI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大难题。普通外科手术术后出现感染的途径如下:(1)患者自身:患者常难以承受手术,如老龄、肥胖及糖尿病等,围术期过程中,外源性细菌常常较易侵入,并出现感染。患者在围术期间的治疗过程中,手术部位将会多次出现暴露,经常会出现高浓度病原微生物污染,最终患者会出现手术部位感染。(2)诊疗因素:术前,未对器械、皮肤和人员良好消毒,同时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较差等。(3)抗菌药物:过量或不合理服用抗菌药物时,人体内的菌群关系将会失去平衡,患者的免疫能力较差,易出现手术部位感染。(4)环境因素:医院的病原菌较多,因此,手术室是否保持洁净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具有紧密的联系。本组研究资料中,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糖尿病、肥胖分别为25、36和36例,比例分别为51.0%、73.5%和73.5%,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83、6.028、7.284,P<0.05),感染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烧伤手术、胃肠道手术分别为33(67.3%)、29(59.2%)、54(110.2%)、9(18.4%)、17(34.7%)例,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92、5.093、6.384、7.384、8.295,P<0.05)。因此,老龄、肥胖、糖尿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急诊手术、污染手术、烧伤手术和胃肠道手术均是术后手术部位容易出现感染的易感因素。普通外科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支持疗法和营养措施,增强患者抵御感染的能力。(2)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降低感染概率。(3)术前备皮应避免划伤表皮,以保护皮肤免疫屏障。(4)严格手术室空气与环境消毒。(5)保持细致轻柔的手术操作及严格的无菌技术,减少组织损伤,保持良好的血供,消除死腔,对预防组织感染至关重要。(6)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广谱、对组织渗透力强的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用药。(7)遵守手卫生规范。(8)对手术后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综上所述,引起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很多,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正常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以上因素更为注意,及时查看患者的刀口情况,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蒙光义,王冬晓,卢婷,等.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6(1):54-58.
        [2]田娟,杨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0(6):563-564.
        [3]宋静,王乐秋,朱秀丽,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0(2):137-138 
保留作者简介:于共泉   男  汉  1967.03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学历:本科  专业:外科
研究方向:普外科   科室:普胸外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