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在创新理念、完善体制、提高质量的攻坚期,启动“双高计划”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职业教育类型,推动特色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建设将助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司法警官院校高质量发展。本文公安与司法大类职业院校中唯一入选“双高”建设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为研究样本,探索行业属性强的政法职业院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转型路径。
关键词:特色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内涵;行动路径
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提速换挡的关键时期,国家围绕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重心转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为职业教育提质增优、增值赋能创造条件。国家先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确立了197所“双高计划”建设校,占全国高职院校的13.8%。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执行专业群成功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是全国公安与司法大类30余所职业高等学校中唯一入选单位。基于此,本文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为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建设研究样本,探索行业主导型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径。
一、特色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现实要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割裂,入选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要以高水平学校建设为基础,找准学校发展定位的灵魂基点,形成一篇院校发展的施政纲领。司法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链条重要一环,主要承担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法院检察院司法警察以及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责任[1],入选“双高计划”,将为全国司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样板与方案。
(一)培养卓越司法警务人才,助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加快推进司法机关人民警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同时,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治理格局逐步形成,司法行政机构优化重组、职能扩大,司法行政人民警察便捷招录、监狱“五大改造”、监狱社区矫正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改革举措接连出台,司法机关对高素质警务实战型人民警察队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以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建设为契机,推动警察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进一步满足司法机关人民对警察执法勤务、司法技术应用和综合警务管理的需求,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深化司法职业教育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司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监管改造、强制隔离、武装押解、司法执行、等传统技能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呼唤传统司法警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伴随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如何为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贡献人才支撑,为法治扶贫贡献智慧,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已经成为新时代司法职业教育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必须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合理规划改革与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化司法职业教育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对接行业岗位标准和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布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育和行业融合、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司法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社会转型升级和司法行政改革领域重要性。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司法警官院校发展的重要渠道。“双高”建设将标准的开发与应用作为重要的建设任务,提出“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要求建设院校有大量的引领性成果来体现,有一系列高水平的制度来支撑,还要有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建设是院校聚人气、通人脉的通道,是秀肌肉、展实力的窗口,是育师资、强队伍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智力支撑、培训服务、文化传承、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精准发力,在更高、更广层次提高服务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引领司法警官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强化话语体系,增强发展自信,为搭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规划的“四梁八柱”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特色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
“双高建设”本质上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延伸和深化[2],院校要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手综合改革和集中攻坚,以“当地社会管理离不开、司法行政行业皆认可、警字办学有特色”为发展主线,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其主要内涵集中几点:
(一)“当地社会管理离不开”是基础。司法警官院校与加工制造型、理工型和交通运输型等工科高职院校在对接产业转型、人才培养及发展路径上有本质的区别。司法警官院校主要培养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法院检察院等司法警察以及基层法律事务工作者等社会管理型人才,为当地社会管理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贡献力量,但是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辐射和影响面较小。因此,司法警官院校“双高建设”要把“当地社会管理离不开”作为发展基础,面向当地社会发展实际来办学,科学设置专业,明确发展定位,以助力本地社会管理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为目标,以精准法治扶贫为己任,以培养服务当地基层一线社会管理型人才为任务,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二)“司法行政行业皆认可”是目标。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司法警官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非警察专业招生规模,设置门类齐全的非警察专业,照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致使警字办学特色不断弱化,导致司法行业对人才培养培养的认可度逐年降低。因此,在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进的新时代,司法职业教育更应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强与司法行业的联系,强化专(监)所协同育人机制,狠抓教学质量,为司法行业发展输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以孵化司法行政重大科研项目为落脚点,协同开展智慧监所关键技术创新、共性执法问题和职业技能研究,重点攻关司法行政系统重大科研项目,为新形势下监所工作模式创新提供方案与智慧,打造行业认可的高水平院校。
(三)“警字办学有特色”是主线。办学特色是院校发展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是打造个性化院校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要持续在办学特色做深做实,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研究,打造院校发展核心竞争力。院校发展定位有特色。坚持政治建校、警字立校,营造政治育警的警营文化,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高素质警务实战人才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监狱、戒毒所、法院和检察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行业教官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订单定向。专业建设有特色。要集中力量以刑事执行专业群建设为主心骨,牵引、辐射警察相关专业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专业群,同时,要根据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现状,及时更新院校专业建设目录,及时增加或淘汰专业。
三、特色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建设的浙江路径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紧紧抓住“双高”建设的历史机遇,探索司法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新模式,舞起改革龙头、打造司法院校样板,用“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司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政治建校为统领,精准描绘司法警官院校发展新蓝图。办学定位是职业院校发展行动指南,是实现“一校一特色”的关键所在,要精准答好院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办学格局等一系列核心问题。
一是立德树人,坚持政治建校的办学方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把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3],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健全“三全育人”培养机制,打造打造德技并修的、复合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二是锚定行业,坚持服务司法行政事业的办学定位。坚持“应用性政法人才培养摇篮、司法行政干部培训基地、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智库”[4]职能定位,深化行业融合、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行业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5],不断深化与政法本科院校的合作,全面推行以现代学警制为主要形式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司法警官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和优势。
三是提质升位,探索本科层次司法职业教育的办学试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可见,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6]。司法职业教育应主动按照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和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继续深化长学制司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本科层次司法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高职高专—职业本科—应用型硕士(博士)”融会贯通的现代司法职业教育体系。
四是双轮驱动,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促并举的办学格局。《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指出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加快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司法警官院校要打造司法行业培训基地,主动开发反映行业特色的培训项目,研发特色培训教材,利用警察院校法律人才集聚、警察特色专业以及司法研究所等优势,探索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服务军民融合政策,实施精准法治扶贫,主动承担高职扩招任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
(二)警字立校为特色,示范引领司法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路径。司法警官院校承担着培养政法干警队伍的历史责任,警字特色是司法警官院校的最大特色,应围绕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好文章。
一是聚焦警察类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专业是检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司法警官院校要充分聚焦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趋势,对标司法警务、法制扶贫对高端警务实战人才的需求,坚持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打造以高水平刑事执行专业群为中心的专业发展格局,突出警察类院校的政治属性。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司法行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院校专业规划等情况,密切跟踪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主动做好专业的设置论证与退出预警机制。
二是紧抓产教融合发展主线。主动加强与监狱系统、戒毒系统、司法局等单位加强协助,引导行业单位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反应司法行业特色与改革成果的教材,及时吸收采纳司法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推进与监狱、戒毒所共建科教融合实践基地和标准化共享型实习基地,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以高水平刑事执行专业群为引领,带动引领院校相关专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三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合理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教官激励机制,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专业带头人,培育一支“警德高尚、能教善战”教学名师名团队,引进一批行业执法标兵、管教能手和警界精英,设立改造罪犯、戒毒矫治、庭审保障、文书制作等专家工作室,推动学院教师、行业兼职民警教官双向聘任;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有序推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支持学院教师赴行业、海外等提升综合素质,以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抓手,全方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
(三)融合驱动为动力,推动“协同化”“标准化”“国际化”一体建设。坚持“协同化”“标准化”“国际化”为建设目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司法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完善教学质量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着力实施司法警官院校高质量发展工程。
一是全面提升服务司法行业发展水平。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是评估一所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要以解决司法行政系统重大现实问题、政策问题和科技问题为突破口,建设高标准的司法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浙江省司法行政研究院为核心载体,整合犯罪与矫正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司法行政重大课题集中攻关、重点突破,提高标志性成果产出率。继续实施服务行业提升工程,利用刑事执行专业群建设政策优势,依托法律人才集聚的特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监狱(戒毒)信息化建设、罪犯危险性评估与矫正体系建设、司法行政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二是深化司法职业教育标准研究。构建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高质量持续推进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积极培育建设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探索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鼓励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支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有优异成绩表现的学生参加世界级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改的发展思路;深化司法警官院校教材建设,落实教育部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提炼总结高质量、高标准教材建设规划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与成效,对比分析、归纳提炼司法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规划的做法、经验,形成可学习可推广的司法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体系。
三是提升国际化水平。依托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示范性法律服务基地,以“法律服务”“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为主要内容培养高层次涉外法律人才,更好地满足各类跨境法律服务需求更好满足各类跨境法律服务需求;围绕刑事司法协助、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网络安全、大型活动安保、国际执法合作、禁毒反恐等领域确定主题,举办高规格高质量的学术交流论坛,促进上合组织框架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验交流和合作,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平台和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心。
(四)新科技赋能新职教,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与类型特征发展理念交融贯通,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正在深刻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主动把新科技融入新职教,推进智慧教育纵深发展。
一是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司法警官院校治理体系。建立公务员管理体制下具有司法警官院校特色的现代治理机制,完善“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多方协同、民主管理”治理结构,厘清部门职责,梳理跨部门事务,推进“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等改革试点,形成以章程为统领、多方治理主体协同运行的治理体系,健全学院内部治理体系,有效提升院校治理效能。
二是推进智慧警院建设。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校务服务事项清单、流程和各职能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服务事项,建设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国内一流智慧校园。构建学校大数据平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安全保障、服务应用等方面形成立体化的校园生态,建设校情、学情、舆情等分析系统,进行数据有效沉淀和分析。
三是建设高水平智慧课堂。建设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泛在学习环境,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指向教学计划阶段的决策目标[7],推进课堂不同教学方法交叉互促。实施智慧课堂标准化建设,升级智慧教室教学系统,合理规划教室布局,全方位推动教学设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余宏涛,马立骥.开展本科层次司法职业教育:诉求、挑战、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36-40.
[2]陈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缘起、内涵与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8,(24):5-11.
[3]陈群.新时代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现实要义、行动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17-24.
[4][5]张福成.推动司法警官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N].法制日报,2019-5-27(10).
[6]乔飞飞,刘晓.我国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3(30):12-14.
[7]管珏琪,孙一冰,祝智庭.智慧教室环境下数据启发的教学决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2):22-28.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项目“产教融合视野下司法警官院校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20190915,主持人:余宏涛)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蒋吴昊(1990— ),男,浙江东阳人,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三级主任科员、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