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本文论述了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增强混凝土结构安全稳固性,保障土木工程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体系中,混凝土施工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环节。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体土木工程质量安全与综合效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加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保障土木工程质量安全。而这对于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推动土木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砂料、水及适量强化剂按照一定配制比例混合而成的。当前,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化,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混凝土具有运输便利、成型简便、可连续作业等优势特征。对混凝土运输方面来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运输时间,节约投资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进而维护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通过积极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技术应用水平,以此充分保障整体土木工程的质量安全与综合效益。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选择适宜的材料
1)骨料
混凝土骨料主要包括粗砂和细砂。骨料级配标准与配制比例直接影响着整体配合比。为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骨料的级配、细度与物质混合量。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骨料细度模数值多控制在1.7—3.7之间。其中,砂含量应小于3%;有害物质含量应小于2%。除此之外,在选择粗骨料时,还要严格检查骨料的质地与最大碎石粒径,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水泥
在混凝土材料中,水泥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要求水泥材料具有很好的粘附及凝固效果。在水泥材料市场上,水泥的种类是很多的,且各种类之间的指标差异非常明显。为此,在水泥材料选择时,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水泥类型及参数。同时,施工人员应懂得辨别各种水泥品种及其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常用的水泥材料为硅酸盐水泥材料,在使用前,技术人员应对水泥的强度等级予以再次确认,以此保证其强度满足施工要求,龄期与施工规范要求一致。
2.2混凝土材料运输
混凝土材料运输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效果,因此,应重视混凝土材料运输过程的控制工作。在混凝土材料装入运输车辆前,工作人员需要对罐体展开检查,将罐体内存在的积水及杂质清理干净,以避免混凝土性能受此因素影响而发生变质。
混凝土运输的路线及时间应实行严密规划,避免因路线过长或路上过于颠簸,进而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在卸载混凝土前,工作人员应对混凝土进行充分、均匀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小于30s,如果搅拌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混凝土的坍落度较高,则需要在搅拌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同时对混凝土的性能实行再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予以记录,搅拌结束后,通过泵送形式实施浇筑作业。混凝土运送到现场后,要停放在平坦开阔场地,如果停放位置是坡道路面,则工作人员需要对车辆进行加固处理,以维持运输车辆的稳定性。
2.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浇筑施工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若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问题,必定会影响整体工程项目后期运行效果。为此,相关人员要积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加强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与流畅性。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不得随意中断浇筑作业。在浇筑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按照由低至高的次序实行分层浇筑,并且严格遵照标准规范控制单层浇筑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将倾落高度控制在2米之内,且竖向结构倾落高度控制在3米之内。
2.4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开展混凝土振捣施工,可以借助振捣器进行振捣作业,这样能够保证振捣作业的充分,进而使混凝土密实度达到相关要求。具体过程为:在混凝土入模后,要求施工人员及时开展振捣工作,每个浇筑带设置3到4个振捣器,每个振捣器的1.5至2m范围内设置混凝土卸料点。振捣过程工作人员需要对振捣位置予以观察,检测其是否存在泛浆或气泡现象,每一个振捣点都需要连续振捣,避免出现重复振捣或间断的情况,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且小心不要与钢筋碰撞。振捣施工应保持均匀,振捣的速度、时间、位置和顺序都必须与设计规划的相关要求相符。
2.5施工缝预留
混凝土浇筑作业会因诸多原因需要而临时暂停,为了减小暂停浇筑对施工效果的影响,施工人员应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设置施工缝,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施工缝预留的合理性及规范性。
2.6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为改进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后期还需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当混凝土前期浇筑施工以完毕后,工作人员应根据混凝土的相关特征进行混凝土温度控制,尽可能的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度差,防止混凝土因温度的急速变化而出现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可能会发生表面空洞或冻胀的情况,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工作人员需在施工完毕后使用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如遇到高温环境,养护时,施工人员可以选择自然养护或蒸汽养护的方式实行温度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当混凝土暴露面发生初凝时,工作人员不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直接覆盖覆盖物,避免因覆盖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坑洼不平整的情况,混凝土发生终凝后,施工人员方可拆除保护。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合理规划混凝土浇筑工序
浇筑施工是整个混凝土施工体系的重点环节。为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标准规范执行操作,确保整体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严格检查模板规格与配置点位,积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模板工程施工完毕后,对模板配置点位与标高等关键信息予以审核校对,加强支架精确性与稳固性。
其次,清理干净钢筋和模板的凹凸部位,避免该位置存在影响浇筑效果,防止因杂质或水分对浇筑施工造成影响。结合工程选择适合项目的混凝土浇筑方式。例如,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选择浇筑顺序,以此来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持续性,如出现不得不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情况,工作人员应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并做好施工缝的预留,以便后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缝预留时,要进坑选择混凝土整体结果中最容易施工的位置,且做上明显标记。振捣过程需注重振捣施工的充分性,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的各个角落,使混凝土整体高度融合,具有良好的严密性和抗拉抗压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改善施工质量。
3.2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培训工作
混凝土施工的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内容,在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准备工作还是施工过程,施工人员能否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以及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决定着整体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因此,施工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工作,避免因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不足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开展考核工作,对施工现场实行不定期检查,如出现考核不合格或施工不符合规范的情况,需给予人员相应的处罚,并对不合规范的施工部分进行返工或补救,以促进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开展混凝土施工,注重混凝土的养护与人员素质培训,能够全面提升施工水平,加强技术质量控制,以此加快土木工程的推进,保障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徐洪涛.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
[2]李志升.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居舍.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