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按照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疾病监测等基础护理服务。在对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内容同上,另外增加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复发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较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较,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更能体现出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涉及到患儿的体温、心理以及呼吸道等多个护理环节,患儿的情绪状态得到很好的调整,有利于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前言:新生儿是医院重点护理对象,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各项机能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其中,新生儿肺炎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病症类型,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若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情况下有可能会直接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此外,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并且在不断的阶段中均有可能出现,如:新生儿出生过程中、宫内等。为此,应加大对新生儿肺炎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力度,尽早发现疾病的存在,以便更好地控制住疾病的发展,挽救新生儿肺炎患者的生命。此外,想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患儿的体温护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为新生儿肺炎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儿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4例,均选自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儿男女各16例,年龄平均值为(14.62±0.34)d,体质量平均值为(3.41±0.41)Kg,足月儿、早产儿分别为25例、7例。对照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体质量评分值分别为(14.62±0.31)d、(3.25±0.21)Kg,足月儿、早产儿分别为26例、6例。患儿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从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开展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患儿症状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1]。
在对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内容同上,另外增加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首先,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受到疾病、陌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儿会经常哭闹,情绪波动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同时对治疗效果的发挥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理干预的技巧,在进行相关护理操作时应轻柔、缓慢,语气柔和,采用哼唱儿歌、抚触新生儿等方式来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其次,对病房环境进行护理,将室内温度、湿度调节在适宜数值范围内,提醒家属放轻脚步,保持室内安静。通常情况下,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气管较为狭窄,患病期间,还有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粘膜充血的症状。为确保患儿呼吸顺畅,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合理开展呼吸道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呼吸道内存在痰液的患儿,应进行吸痰处理,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s以下,必要时可将抗炎药物放置雾化液中,达到良好的吸痰效果。最后,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针对体温较低的患儿,可将其放置暖箱,对暖箱温度合理调节[2]。此外,也可使用棉布包裹温水的方式来实现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体温护理效果。将包裹后的温水放在患儿四肢处,定时更换,把控好水温,以免患儿被烫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产妇合理喂养,也可使用一些维生素或电解质,保持患儿机体状态平稳,使其能够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班护士应定时查房巡视,观察患儿的具体症状,对于发热患儿,可采用头敷温毛巾等物理降温的方式。若患儿持续高烧不退,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待治疗、护理2周后,患儿的肺部未出现炎症,在相关检查下,无肺部阴影出现,患儿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视为痊愈;待治疗2周后,患儿身体还存在小部分的炎症,临床检查下,肺部阴影较治疗前相比,阴影面积明显缩小,患儿的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视为显效;治疗2周后,患儿的身体炎症一小部分被吸收,病情得到初步的控制,视为有效;若患儿治疗2周后,炎症并未吸收,肺部阴影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视为无效。比较新生儿肺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复发率[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为计量单位,%为计数单位,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用时较短,对应数值为2.13±0.24d,在复发率的比较上,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较高,对应数值为18.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表 1 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png)
2.2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6.88%,对照组为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2.
表2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临床护理作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发挥有着较大的帮助。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对新生儿身体健康有着较大危害性的病症类型,发病诱因复杂。为了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病症,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外,临床护理工作的合理开展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人性化护理是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涵盖了患儿体温、心理、病房环境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体现了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患儿情绪上得到调整,为临床护理及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指标上占据明显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对新生儿患儿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采纳。
参考文献:
[1]谢鲁冰.新生儿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59-160+171.
[2]葛蕾萱.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1):260-261.
[3]陆丽霞.变换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3):99-100.
[4]马静,唐云飞,董浩娟,司琴,刘玲,徐梅.抚触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心理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1):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