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机制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共计80例,根据其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包括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基础上应用预警机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喘息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少,P<0.05。在患儿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非常满意19例,满意19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将预警机制应用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助于缩短患儿症状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预警机制;新生儿肺炎;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反复、复杂,恶性周期长,给临床的治疗和干预工作增大了难度,患儿临床通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等,鉴于新生儿年龄小,无法表达的现实,为新生儿肺炎患儿提供预警机制处理有助于避免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事件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新生儿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以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儿日龄在0~24d之间,平均为(12.4±2.5)d,体重在2.03~4.89kg之间,平均体重(3.10±0.72)kg,包括足月儿30例和早产儿1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儿日龄范围为0~23d,平均日龄(12.2±2.4)d,体重范围为2.21~4.96k,平均为(3.13±0.75)kg,包括足月儿31例和早产儿9例。上述对比数据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我院提供给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包括告知患儿家属新生儿肺炎疾病知识、治疗护理过程注意事项、可以达到的疗效等等,利用超声雾化方法为患儿排痰,利用保温箱为患儿维持正常体温,及时调整患儿的体位避免分泌物堵塞咽喉等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提供预警机制,组建专家护理团队小组,在患儿入院和转入病房后利用PEWS早期预警评分对患儿进行监测,内容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每次评估时间为10min,一旦出现评分超过3分则表示病情恶化的风险增加或存在潜在危重情况,必须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如果患儿评分超过5分,则表示病情危重视情况而定予以救治。患儿评分在3分~5分间,可贴以绿色警告标识,护理人员每48h为其进行安全监测,要求患儿家属配合监护。如果患儿评分超过6分,则贴以黄色标识,每隔24h作安全监测。患儿评分超过9分,贴以红色标识,每12h进行安全监测。在患儿救治结束后,护理人员再为其进行评估,直到预警评分达到正常范围[2]。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详细为两组患儿记录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患儿家属填写,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80分~89分为满意,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通过x2与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d)
.png)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和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png)
3.讨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大多为咳嗽、高热等,病情早期通常难以发现,伴随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引发患儿肺部以外其他器官发生感染,对患儿的健康产生威胁。此外,新生儿肺炎疾病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复发率较高,因此必须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才能促进患儿尽快康复[3]。
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护理过程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一一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重视预警机制的创建与实施,避免因患儿年龄过小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创建便捷高效的预警体系,可指导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提高预检质量,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长期的实践证实[4],有效的预警能够尽早识别患儿潜在的风险,准确评估危重患儿的病情并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前进行处理。预警机制根据患儿病情的程度、变化,对其后果风险展开评估,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避免患儿出现难以处理的并发症。
本研究中,应用预警机制的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也比单纯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所开展的护理工作中,提倡应用预警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对患儿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和病情恶化,从而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敏,苗桂杰,陈娜.预警机制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7):850-853.
[2]曾莎莎.个性化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4(3):53-55.
[3]周旭.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疗效研究[J].四川医学,2017,33(5):911-912.
[4]周满.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