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早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60例脑梗塞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早期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早期护理模式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语言、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更快康健,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护理模式;语言;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塞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指因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的缺血、缺氧进一步导致患者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患者常表现出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典型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去诸多困扰[2]。临床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除加强对患者进行溶栓、抗凝等积极治疗外,同时还会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其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本次研究,为分析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早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如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60例脑梗塞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4.07±4.42)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09±0.45)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9岁,平均(54.11±4.40)岁,病程4个月~1年,平均(6.06±0.4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确诊为脑梗塞,诊断依据符合《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知情研究,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有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者。(2)合并脑出血者。(3)合并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待其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护理、语言训练等。
实验组早期护理模式干预,内容如下。(1)早期语言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先从最简单的单音节发音练习,再从字逐渐过渡到句子练习,鼓励患者每天坚持训练,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对话交流,除此之外,还可给予患者书籍,增加患者阅读理解能力,电视或录音机播放等,提升患者表达能力,增加患者与人沟通的欲望,促使其语言功能提升。(2)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肢体功能康复计划。康复运动内容:指导患者先从健侧运动,逐渐转向患侧运动,先进行小关节运动,依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大关节运动。指导患者上肢躯干从肩、肘、腕等部位依次朝患者手指处延伸运动。下肢躯干运动从髋、膝、脚踝逐渐向脚趾延伸运动,运动幅度开始不易过大,避免给患者带去痛苦,按照由小到大原则,循环渐进进行,3次/d,时间保持在30min为宜。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定期对患者肌肉进行按摩、拍打,提升肌力,鼓励患者尝试自主运动,促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更快恢复。(3)心理干预。为患者进行语言、肢体功能锻炼时,应加强患者心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如因康复锻炼疼痛带去的恐惧者,护理人员应从康复锻炼的优势入手,鼓励患者克服内心恐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提升锻炼依从性。
1.4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评价量表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对话、阅读能力、命名、复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语言功能越好。采用FMA肢体功能量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综合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肢体功能越好,康复效果越佳。
1.5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对比,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组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上述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比较(±s,分)
.png)
3 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伴随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应加强对其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促使患者更快康健[3~4]。
本次研究,在我院实验组应用到早期护理模式,为对比这一措施的护理效果,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发现,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其护理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早期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其能尽早提供给患者护理干预,通过尽早干预,为患者康复创造更有效恢复时间,避免了因干预时间晚,错过患者机能最早恢复时间,此外,早期护理模式不仅在时间上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内容上也得到较为丰富,其不仅是提供给患者语言与肢体运动护理干预,还从患者心理角度出发,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语言、肢体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转化患者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治疗,这也是为何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的原因所在。
综上,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早期护理模式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语言、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更快康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杭延凤, 王迪, 马丽萍. 1例急性脑梗塞溶栓并发血管源性水肿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7):137-139.
[2]付振灿. 中医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1):22-23.
[3]刘林娜. 依达拉奉早期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7):151-152.
[4]霍尔红, 郭宇.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9,020(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