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作者:张晖
[导读] 应用新型骨折内固定器材对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中配合
         摘要:目的 应用新型骨折内固定器材对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中配合,并予以术后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未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进行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对患者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时不仅应该改进手术方式以及完善治疗方案,也应该进行临床护理,从生物力学等方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探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ly the new type of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equipment to the patients with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nd to provide postoperative care,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ing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have nursing coopera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ursing coopera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improve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mode and treatment plan, but also carry out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intraoperative cooperation; postoperative nursing; discussion
         随着医疗系统以及医学设备逐渐完善,作为治疗骨折内固定术的相关固定材料以及器械也随之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骨折内固定术实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实施术中配合护理与术后配合护理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年2月~2019年10月共收治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共计36例,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未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进行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每组患者各1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
         1.2方法
         1.2.1术中护理配合
         1.2.1.1对手术中应用的器械名称、应用技巧、器械用途予以了解,并熟悉各种钢板的型号,主治医师通过对人体解剖学进行经验性分析,从而按照人体骨折的相应部分设计钢板弧度,并根据患者的生理弧度将钢板折弯,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的美观度[1,2]。
         1.2.1.2无菌性操作 术中护理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需要穿无菌操作服,并对器械以及机器进行消毒,保证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新以及无菌性环境[3]。


         1.2.1.3交锁髓内钉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在治疗肱骨干、股骨干以及胫骨干骨折的过程中,交锁髓内钉是经常应用的一种新型技术,其通过对骨折两端的骨折块进行旋转移动并且上下移位进行固定,从而提高骨折的愈合度。
         1.2.1.4专用器械的熟悉 在依赖来交锁髓内钉先进性的过程中,应该熟悉其相关专业器械,通过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减少失误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1.2.2术后护理配合
         1.2.2.1不安全因素的预防 对手术治疗前后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护理的目的。并在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为其选择合适的T字鞋,将T字鞋穿在换肢外展部位15~30°中立的地方,使患者血液流动顺畅,从而防止患者骨折部位发生畸形,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
         1.2.2.2疼痛护理 实施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疼痛等问题,因此应该为其准备哌替啶等镇痛药物,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应用药物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药敏性检测,尽量减少哌替啶类镇痛药物的应用,通过合理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指数,防止应用止痛药物使患者意识出现模糊或出现谵妄的危险[5,6]。
         1.2.3常见并发症护理 对患者并发症进行临床护理,需要进行定期测量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并实施24h实时监护,通过清洁病房内卫生,定期更换床褥,为患者进行按摩、定时翻身、清理指甲以及擦身等护理活动,降低肌肉萎缩、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关节僵硬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用于骨折内固定术的器械与仪器也越来越先进,因此我院对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通过提高手术技能[7],熟悉解剖原理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我院实施配合护理的患者治疗率明显高于常规性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毛小琴,徐文英,姜爱,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比较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725-1726.
         [2]杜雪莲.Pilon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8):1305-1307.
         [3]杨映霞.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心理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623-4624.
         [4]冷飞燕.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66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21-22.
         [5]李瑾.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94-95.
         [6]俞建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5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60-61.
         [7]苗华云,黄晓青,庄明元,等.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5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