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维持治疗中采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本院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有转移性乳腺癌的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患者进行常规化疗(常规组15例)和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实验组15例),观察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67%和80.0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0.00%和86.67%,两组数值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化疗,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与其临床化疗疗效相当,但后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整体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转移性乳腺癌;维持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乳腺癌属于临床治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由于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所以经常被忽略而使病情加重,最终在患者的肺、肝、骨、脑等器官发生转移,并破坏其正常组织[1],尤其是针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生存期往往只有几个月[2]。所以,临床中针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主要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3],延长生存周期为主,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4]。节拍化疗属于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化疗方式,其主要是指采用某种化疗药物的小剂量不间断持续高频给药,以肿瘤内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新型化疗模式[5],本文将通过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维持治疗中采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资料为回顾性选取30例本院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有转移性乳腺癌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15例;常规组,患者最小年龄为63岁,患者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年龄(71.5±1.5)岁;其中,8例患者为肺转移,3例患者为肝转移,4例患者为其他转移;同时,伴有两处及以上转移疾病的患者为10例;实验组,患者最小年龄为65岁,患者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75.2±0.8)岁;其中,9例患者为肺转移,4例患者为肝转移,2例患者为其他转移;同时,伴有两处及以上转移疾病的患者为9例;两组患者的分组情况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且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选取三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经4~6周期解救化疗后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的患者;(2)无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的患者;(3)病史资料齐全且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4)对于此次研究分析已经同意并进行签字确认的患者;(5)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大于 70 分的患者;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以及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以及具有语言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2)病史资料不全,且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3)预计生存期小于 3个月的患者;(4)对于本次研究分析拒绝签字同意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即卡培他滨(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规格:500mg*30片)1500mg ,一天两次化疗,需要连续化疗14天之后停止给药7天,21天为一个疗程;总治疗需要两个疗程。
1.2.2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化疗,即药物生产企业与国药准字号和规格同常规组一致,选取本品500mg , 2次/天、连续给药21天为一个疗程;总治疗需要两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针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效果评定,其中主要分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如果患者化疗后所有相对应目标病灶消失,则表示完全缓解;如果患者化疗后基线病灶最大径总和减少30%,则表示部分缓解;如果患者化疗后基线病灶最大径总和增加 20%或出现新病灶,则表示疾病进展;如果患者化疗后基线病灶最大径总和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则表示疾病稳定;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例数*100%;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采用“NCI-CTCAE4.0毒副反应分级标准[6]”对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分为Ⅰ-Ⅳ度,主要包括:三个大方面(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其中又细分为恶心、腹泻、呕吐、手足综合征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贫血和口腔黏膜炎等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处理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 )、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检验水准p=0.05。如果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例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67%和80.0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0.00%和86.6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30例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png)
2.2 30例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仅为Ⅰ~Ⅱ级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常规组患者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为Ⅰ~ Ⅲ级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实验组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30例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png)
3 讨论
节拍化疗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价位常见的一种化疗手段,其主要是指采用小剂量化疗药物,即相当于常规剂量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不间断持续高频给药,以肿瘤内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新型化疗模式[8],临床中也被称为抗新生血管化疗,具有耐受性强和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9]。临床中针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维持治疗模式整体增强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常规的化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环节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却具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经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0];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虽然使用化疗药物一致,但是通过小剂量不间断持续给药,整体减少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生命质量的降低;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节拍化疗具有多种作用机制:首先,节拍化疗可抑制患者的肿瘤癌细胞增殖或诱导凋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易发生变异和产生抗药性;其次,节拍化疗可以上调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同时,可通过下调调节性 T 细胞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最后,节拍化疗具有低毒,一般发生Ⅱ级以上不良反应不宜继续维持治疗,以及给药方便的特点;
综上所述,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与常规化疗对于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前者更具有给药方便,安全新高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伟, 胡明超, 顾建春, 等.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与常规化疗对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维持治疗效果的比较[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7, 29(12):829-832.
[2]王志威, 魏敏, 王杰, 等. TEC-NX方案与T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的比较[J].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 46(5):325-329,f3.
[3]刘青, 万冬桂, 段江晖. 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脊髓转移一例[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7, 44(11):879-880.
[4]宋树玺, 刘永叶, 丁震宇,等. 自体CIK细胞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效果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 2015, 28(12):51-54.
[5]吴骥, 郑向欣, 顾书成, 等. 吉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7, 11(5):369-372.
[6]王峥, 陈洪志, 董济民, 等. 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10):1313-1315.
[7]焦洋, 宁洁, 王芳,等. 晚期乳腺癌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 23(7):452-456.
[8]高靓, 赵振营, 郑晓辉, 等.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对照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 32(4):493-497.
[9]张华一[1], 郭钢[2].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 27(3):199-201.
[10]洪伟, 李福广, 王治伟,等. 卡培他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6, 15(6):6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