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结合保守治疗对病情恢复效果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将此期间我院接收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以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27例,行保守治疗)和观察组(n=28例,行推拿结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恢复效果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患侧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潜伏期(DL)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JOA评分、患侧腓总神经、胫神经NCV水平高于对照组,VAS评分、DL水平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结合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大受累节段椎间隙,减轻疼痛应激,改善腰椎功能及表面肌电,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保守治疗;恢复效果;肌电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因外力损伤、遗传、腰椎畸形、腰姿不正、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引发的骨科疾病,该病患者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从后方脱出并压迫脊髓与脊神经根[1]。腰腿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出现下肢不完全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可快速控制疾病症状,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具备一定风险,且术后易发生并发症[2]。保守治疗目前仍是当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众多学者报道药物、牵引等方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3]。近期有学者指出,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对于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4]。本研究即以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开展相应实验,随机分组并给予差异化的治疗方式,在验证上述报道准确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推拿结合保守治疗对患者病情恢复效果、肌电图信号的改善效果,现有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对象资料
行单双数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
1.1.1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神经根张力试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肌电图信号呈现异常;③均为椎间盘单侧突出;④对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配合推拿及保守治疗。
1.1.2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侧椎间盘大块脱出;②造血功能障碍;③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成年女性;④存在严重骨质疏松;⑤存在严重心、脑、肾、肝等器质性疾病;⑥存在认知障碍。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n,%,)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功能锻炼、腰椎牵引,连续治疗20d,具体如下:
(1)卧床休息:叮嘱患者多休息,卧于硬板床上休养最佳,急性发病者需指导采用半福勒卧位,不可平卧。
(2)药物治疗:给予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地塞米松片(国药准字H44024276),1~4片/次,2~4次/d;同时给予威海路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氨酚双氢可待因(国药准字H20030920),1片/次,2次/d。
(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以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肉,具体方法为保持仰卧位,屈曲双膝,将头部、双肘、足跟作为支点逐渐抬起骨盆,随后缓慢落下,20~30个/次,1次/d。
(4)腰椎牵引: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于髂骨上缘固定牵引带,两侧腋下放置牵引臂,指导患者内收上肢,开始牵引操作。牵引初始力度视患者体质量而定,逐步增加重量,以患者耐受为宜,30min/d,1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行推拿结合保守治疗,推拿方式选用三步六法,连续治疗20d,具体如下:
(1)舒筋: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先于腰臀部及下肢行?法、揉法按压以放松肌肉,时间控制在10min。随后双手交叉,左右来回点按肾盂、大肠俞、昆仑、承扶、殷门、承山、委中等穴,每穴按压30s,降低盘内压力以衔接后续正骨手法。
(2)正骨:①定点斜板法:患侧为右侧,则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伸直右腿并屈曲左腿,医师轻按病变关节,另一手辅助右腿髋关节做被动屈伸,找到定点后,两手分别向相反方向推动,待听到关节复位声为止,患侧于左侧,则行相反操作;②定点按腰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将错位腰椎棘突作为定点,以一手手掌根部按住,另一手环抱双腿并向上抬起,定点处用力按压,待听到关节复位声为止;③定点垫腰复位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至胸前,以腰椎S1处为定点,一手微握拳垫于定点,另一手掌部与前臂同时向下按压膝部,待听到关节复位声为止;④提腿压腘按腰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一手按住错位腰椎棘突点,另一手握住同侧踝关节并上提,定点处用力按压,重复5次;⑤定点定向推腰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右侧病变者向患侧侧摆,医师立于右侧,一手按于错位椎体,另一手环抱患者双腿并向右侧扳,顶点处用力推向左侧,患侧于左侧,则行相反操作;⑥定点牵抖分压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握住床头,医师先确定患者两腿长度,牵抖较长腿,随后双手分压该腿腿侧腰骶部,助手握住小腿远端并行纵向牵引,重复3次后牵抖较短腿。
(3)整理: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分别握住患侧踝关节和膝关节,于屈膝屈髋状态下做环转活动,随后治疗另一侧。推拿每次时间控制在20min,1次/d。
1.3研究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腰腿疼痛及临床体征明显缓解;②有效:腰腿疼痛及临床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腰腿疼痛及临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④治疗有效率:×100%。
采用MRI检测两组腰椎L3-L4、L4-L5、Ls-S1等节段椎间隙高度。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于纸上作一条10cm长线段,标记10个节点,患者根据疼痛严重程度在节点上做出标记,越接近线段右端评分越高,疼痛程度随严重;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价腰椎功能,该量表共包含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能力等3项指标,总分29分,腰椎功能与分值成正比。
采用四通道标准型肌电诱发电位仪(丹麦,MEDYONICKEYPOINT)检测肌电信号,检测指标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潜伏期(DL),检测部位为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检测腓总神经肌电信号时,分别于腓骨小头、足背踝关节处放置表面电极刺激;检测胫神经肌电信号时,分别于腘窝、内踝处放置表面电极刺激。
1.4统计学方法
将治疗有效率、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患侧腓总神经及患侧腓神经NCV、DL水平录入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中,计数、计量单位分别以百分率、均数±标准差表示,行卡方、t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png)
2.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分析
两组治疗前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善幅度更大,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对比()
.png)
注:“a”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P<0.05;“b”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分析
两组治疗前VAS、JOA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AS、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对比()
.png)
注:“a”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P<0.05;“b”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两组治疗前患侧腓总神经、胫神经NCV、DL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腓总神经、胫神经NCV、DL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CV水平更高,DL水平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5:
表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侧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png)
注:“a”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P<0.05;“b”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群体的骨科疾病,患者多因腰背部疼痛而就诊[6]。该病的治疗方法众多,但临床普遍认为此类患者应当先接受保守治疗。众多研究报道了保守治疗的效果,Noureddin的研究显示,15例急性腰椎间盘患者行节段牵引疗法治疗后,突出的肿块大小和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腰椎屈曲的活动度也明显改善。应当注意的是,保守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的缺点,且患者治疗后病情易反复,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严重。因此,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其他手段施治,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结合保守治疗疗效确切,该方法可促使病变关节位置恢复正常,同时减轻疼痛应激,改善腰椎功能及表面肌电,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思佳, 刘传耀, 黄兰芬, 等. 电针推拿联合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3):243-247.
[2]张勇, 李鹏, 杨洋. 中医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其对患者肌电图、血清IL-1β 、TNF-α 和血浆TXB2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9, 48(19):3283-3286.
[3]刘国雄, 陈杨, 刘访, 等. 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2):58-59.
[4]石有才, 王彤. 龙脊活络丸结合轻手法推拿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8(10):891-894.
[5]陈红宇, 尹帅子. 自拟强腰壮骨通痹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 26(5):710-711.
[6]齐玲,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王成伟, 等. 高压氧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影响[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8, 25(6):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