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浅析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本次研究的6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以数字标注法为标准均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纳差、胃脘疼痛、嗳气反酸、胃脘胀满评分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分别为96.67%和8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升临床疗效,确保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虚寒型;西医治疗;中医护理干预
消化内科中,慢性胃炎疾病类型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类型为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在胃部各种疾病中,发病率位居首位。改善胃功能、药物抗炎、消除病因均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常用手段,能够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慢性胃炎很容易复发,需在护理操作时,实施全方面的配合,确保临床效果[1]。对于胃脘痛患者来说,脾胃虚寒证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型,存在着较大的治疗难度,需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良好护理干预,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此次我院围绕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6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以数字标注法为标准均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包括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区间34-75岁,均值(49.25±2.13)岁,病程时间5个月-6年,均值(3.12±0.56)年;对照组中包括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区间36-78岁,均值(51.48±2.65)岁,病程时间6个月-7年,均值(3.56±0.47)年。以上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经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常规西医治疗应用于对照组。
具体方法采用两大类抑制胃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给予11g磷酸铝凝胶,行口服治疗,1天3次,给予5mg枸橼酸莫沙必利,行口服治疗,1天3次,静脉滴注30mg泮托拉唑联合0.9%100ml氯化钠,1天2次。若患者存在早饱、上腹饱胀、恶心症状,应在饭后给予多潘立酮,1次药物剂量为10mg,1天3次,治疗周期为28天。
1.2.2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应用于观察组。
西医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给予患者温脾散治疗,中药成分包括干姜10g、肉桂10g、定向10g、花椒10g,将其研成粉末,之后用醋调和,在神阙位置外敷药饼,用消毒纱布进行遮盖,之后给予固定,应用红外线治疗仪配合照射,1次治疗时间为40分钟,1天1次,治疗周期为28天。中医护理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给予起居护理。辅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实施健康指导,促使患者建立良好的起居意识。其次,给予情志护理。叮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维持良好心态,辅助患者调节情志,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第三,给予中医指导。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脾胃调理,尽快恢复各项功能,提醒做好保暖工作,并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四级评分法评定60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包括纳差、胃脘疼痛、嗳气反酸、胃脘胀满,6分为重度症状、4分为中度症状、2分为轻微症状、0分为无症状[2]。②评估60例患者临床疗效。完全消失症状,恢复正常体征为显效;基本消失症状,基本恢复正常体征为有效;未恢复正常体征,未消失临床症状为无效[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整理两组数据,(±s)和[n(%)]分别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纳差、胃脘疼痛、嗳气反酸、胃脘胀满评分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60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png)
2.2 60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分别为96.67%和8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为病原菌感染,现阶段,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能够保证临床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缺陷。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慢性胃炎的范畴为“腹痛”、“胃脘痛”、“痞症”,胃部是病变根本,主要病机在脾脏和肝脏[4]。现阶段,中医药治疗和中医特色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中医护理的干预内容包括情志护理、起居护理及中医知识指导,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作用不同,所达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家。给予慢性胃炎患者起居护理,能够辅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施情志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在临床治疗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予患者中医知识指导,能够强化患者认知能力,确保临床效果[5-6]。本次试验主要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单项西医治疗与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0.42±0.13)分的纳差、(0.68±0.15)分的胃脘疼痛、(0.36±0.10)分的嗳气反酸、(0.48±0.16)分的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总而言之,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不良症状,确保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先勇, 刘雪梅, 杨振斌, 等.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 39(4):54-57.
[2]陈金海, 陈仰东, 王荣坡, 等. 健脾养胃散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8(21):63-65.
[3]赵长普, 尹金磊, 党中勤, 等. 中医微观辨证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发生癌变的风险[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28(5):187-188.
[4]谭月霞. 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显微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7(18):112-113.
[5]曾会萍, 曾美男.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2):58-60.
[6]陈渭增, 柯菁菁, 刘素英. 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