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个性设计 陈宁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陈宁
[导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对物质生活水平的关注度正在逐渐下降,转而开始注重精神文明修养,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结合人文修养而形成的风景园林设计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
        广西荣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景观规划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对物质生活水平的关注度正在逐渐下降,转而开始注重精神文明修养,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结合人文修养而形成的风景园林设计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本文对当下风景园林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查阅资料提出如何更好地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个性设计的方法,希望能让风景园林设计可以更加个性化体现不同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风景园林;个性设计;人文情怀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风景园林可以陶冶情操,所以在设计中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越来越追求个性化。
        1.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1.1行政干预力度较大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手段,政府部门不仅仅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对城镇的规划建设也存在重要决定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城镇规划也在逐步改进,这些对政府部门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提出了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经济正在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与此同时经济制度也在逐步深化以及变革。即使绝大多数政府将城镇规划这类项目交由专业人士负责,但仍有部分地区政府在思想上无法转变,坚持只有一成不变的走计划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落后理念,一味的对城镇规划建设采取强力监督而忽视了其对专业度的要求,在此类政府的强力监督下,城镇规划建设不仅不能体现人文主题,也很难匹配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未停止过,但效果却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在于当地政府部门。正是这些地区政府部门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的设计能力,并且自以为是,不愿意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导致其监督的城镇规划建设乏味无趣、一成不变、毫无新意,园林设计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环自然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1]。
        1.2盲目模仿西方设计成果
        近40年来,我国经济由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转换为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水平迅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同,园林艺术设计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一环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迟缓,至今没有形成独属于中国的园林艺术风格。更为可惜的是由于我国对园林艺术设计认知存在不足,竟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园林艺术设计为标准评判中国园林设计,更有甚者崇洋媚外,盲目的认为国内不具备拥有借鉴参考价值的园林艺术成果,更不耻的是有些设计师不加以更改,不考虑中国地方特色以及人文背景,直接照搬西方园林风格,使得园林设计缺乏中国元素,无法满足国人的审美要求,整体的园林设计也缺乏特色,与西方园林风格毫无二致[2]。
        2.风景园林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要如果想要具备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就要在了解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水源等基础下结合其形成的特殊历史人文环境进行园林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人为主体,满足人民对其的基本要求;另外,真正的园林设计应该是在现有资源上进行改进优化,而不是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全新的园林。各个地区都有其专属的园林艺术风格,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1结合区域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设计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想使园林艺术设计具备个性化特征,就要充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人文情怀,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设计师应该以风景园林景观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其特殊的历史气息印染在园林艺术上,让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当地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人文情怀的展现者以及区域文化的亲历者。在展现特色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当地居民对该地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及自豪感。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以该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完美融合现代艺术和古典文化,在发展现代城市经济的同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满足人民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达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精神文明水平协同进步的美好愿望[3]。
        2.2符合区域地理气候环境特征
        由于各个城市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其气候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地区适应的建筑风格也各式各样。为此,在进行个性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区域气候特征构造与之相匹配的建筑形态,要把风景园林景观体系与区域气候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的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景观的和谐统一。比如,由于我国岭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且雨季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因此在当地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师都采用连字成片的设计方式。运用这类设计方法可以避免景观因为长时间的淋雨而造成的损耗,更好的保护景观延长其寿命。再比如云南著名的竹楼,因独特的气候,常年潮湿多雨,所以当地人民建造的居所大多是二层竹楼,主要建材材料是竹子,而且制造简易,上面一层留做居所,下面一层可做圈栏,圈养马匹、牛羊等物。还有吊脚楼、侗族的鼓楼、藏族的碉房等,均是依据当地独特气候而衍生的特色地方建筑。风景园林设计也避不开气候条件的限制,在结合当地气候基础下建造出的园林更容易引起当地居民的共鸣,也能体现出当地特色[4]。
        2.3融合地域文化内涵
        风景园林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占据一番天地。在一份好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历经多个步骤才能最终设计出最符合当地文化的艺术作品。首先设计师需要先参照地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要能够体现园林景观专有的个性化特征。

然后在正式开始设计前,还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了解地域的历史背景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将其充分理解下对当地文化特征进行提取,且充分知悉当地群众的审美标准,在设计时要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以此来激发当地民众对园林艺术景观的情感共鸣。最后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在景区设置上进行全面优惠,尽最大可能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苏州人喜欢江南小镇的淳朴民风以及精致健康的生活,所以苏州园林大多设计都是以精致小巧的艺术风格为主要表现方式,这些同苏州人的人文理念与生活方式如出一辙,同时也展现了苏州有别于其他地区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再比如新疆的坎儿井,吐鲁番有着中国“干极”之称,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只有16毫米,与低降水量截然相反的是可怕的高蒸发量,最高可达到3000mm。为了适应这一地区的独特环境,当地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它主要是依靠地下的暗渠进行输送水源,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季节、风沙等的影响。坎儿井弥补了新疆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足之处,同时又与当地居民生活紧密结合,在随着历史变迁的演变中逐渐成为当地的独特风景。园林艺术与地域文化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融合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园林艺术风格更容易体现其独特魅力[5]。
        2.4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风景园林设计对于城市经济来说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更是展现该城市人文背景最好的“广告牌”。由于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城市在发展历程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各个城市在历史风俗、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作为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不仅要保证风景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同时更要符合当地城镇居民的审美理念,还要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可以以北京东便门明城墙为例,该墙设计师在设计城墙时不仅仅只关注了设计主体,还针对整体环境在城墙外设计了一条可供居民出行的小路,不仅便利了居民的生活也丰富了城墙的人文特色,在历史的熏陶下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再比如武陵景区建设,在风景名胜区内规划设计旅游人工设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要做到自然景观与自然生态协调统一;第二设施建设要以满足游客需要为出发点;第三,旅游设施要具备自身特色和相统一的风格。武陵景区作为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所以作为规划这种人文性景区的设计者,要以发挥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主要目标。同时应该在适度范围内进行各类人工设施,此类设施可以作为辅助设施开展旅游活动,但是不能主次不分,不能因为人文设施的建立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并破坏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在本次规划中,设计者就在满足人文设施应该具备的服务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对景区内各种人工设施进行规划,更好的丰富了当地自然景观的人文气息。
        2.5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极强的系统性是风景园林设计最显著的特色,而且极易被各式各样的因素所影响。在此特性上,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将思维立足于宏观发展的视角之上,要做到全面掌控与设计相关的场所性要素。通俗点来说,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建设现有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等,充分发挥出这些不同要素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价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最开始建造的时间是周朝,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出现记录也是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的荒诞之举中。春秋时期楚国是最早进行长城建设的诸侯国,其在边城建立了抵御外敌入侵的边墙,自此长城的建设成为各国争先效仿的对象[6]。战国时期的诸侯各国也开始修缮长城,长城的雏形已日益显现。随后的历代君王都在此不断努力,长城在一代代帝王的努力中最终建造完成。在此期间功绩最显著的非秦始皇莫属。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将各国北部边境隔离的长城废弃,并将其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一条由临洮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自此出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在建造长城的过程中征用了近一百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秦朝之后又有汉朝,汉朝的历代君王继续对先前的长城进行修缮,并以此来抵御外敌侵扰,在汉朝的百年历史中,总体长度近一万里的长城由此筑起。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外力,全凭当时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才完成这一壮举,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古人是怎么在艰难的生态环境以及恶劣的历史背景下最终成功建造了万里长城。随后的明代对万里长城进行建造,我们现在所说的万里长城也多以明代建造的为主。长城的建立从2000多年前的秦朝开始到几百年前的明朝,历时近两千多年、耗费无数人力财力才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伟大工程。长城之所以成为伟大奇迹正是因为其是各个王朝对抵御外敌这一共同目标而建造完成的,在对现有资源的不断利用才会有如今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艺术景观中做到个性化是大势所趋。泱泱中华五千载,优秀的园林艺术文化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中,我们不能再一味的盲目崇拜西方风景园林艺术景观,而是要坚持个性化设计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富有中国魅力的风景园林艺术设计之路。与此同时也要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基础上,高效发挥现有资源利用价值,结合科学考量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气候环境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的研究方法,创造突出个性化特征,避免过度趋同化,能够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来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小睿.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现代技术应用分析[J].居舍,2019(30).
        [2]林鹏飞.城市公园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J].福建建材,2019(10).
        [3]赵俊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33).
        [4]陈小娇.构成艺术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9(7).
        [5]李 岩.基于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剖析[J].现代园艺,2019(23).
        [6]赵颖.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性化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6,000(001):P.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