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立项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研究 王理盟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3期   作者:王理盟
[导读]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够保证科技计划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够规范完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分类也不够明确,本文针对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问题,对知识产权在科技计划立项阶段的管理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起到一个简单的参考作用。
                                                                                     王理盟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00091)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够保证科技计划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够规范完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分类也不够明确,本文针对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问题,对知识产权在科技计划立项阶段的管理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起到一个简单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科技计划;知识产权;对策研究
        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其实也是科技力量的竞争,我国提出的科技兴国战略,就是为了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1]。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运行,要依靠知识产权的管理为其保驾护航,为了保证科技计划的创新和发展,国家不断地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但是却并没有显现出来较为显著的成效果。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不能与国家科技计划紧密相结合,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漏洞,很容易在工作中展示出来,为了保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正常运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改进与提高刻不容缓。
         一、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
         (一)知识产权缺乏健全的管理条例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够规范科学,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很多的漏洞。科技计划的项目成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的科技成果,就涉及到了商品的归属、转移、演变的问题,只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科技计划的项目成果[2]。科技项目成果长期缺乏动态管理出现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导向性方面,知识产权缺乏明确的导向性,无论是在项目立项的执行还是验收阶段,都没有明确的制度条例,保证科技项目的正常开展以及管理。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动态管理,首先就要保证知识产权的导向性。其次,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也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没有规范完整的考核体系,科技项目的立项考察容易,被一些不轨之人钻空子,也会影响知识产权的评估和审查。还有一点就是科技计划项目在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方面,管理不是很到位,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所以在针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进行验收时,无法确定是否要将成果申请专利列为成果验收的指标之一,没有相关的制度条例,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验收往往会因此耽搁。除此之外,科技成果和专利的各项收费也缺乏相关的规定,尤其是各项管理费用的出处,在制定时没有可以依据的规章制度。


        (二)知识产权缺乏明确的分类管理
        我国的科技计划项目众多,项目成果也种类繁多,有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各自有各自的价值,有些科技项目研究成果,可以立刻实现产业化,带来经济效应,而一些理论知识方面的研究成果,则不能立即实现产业化,还要经过后人的继续开发和深入研究,才能产业化,带来经济效益[3]。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分类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为了保证科技计划项目正常的运行,保证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必须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分类管理的理念,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计划项目,和不同的研究成果,推出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分类的方式。
        (三)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利益问题产生很多的矛盾纠葛,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拥有者都想牢牢地将科技成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创造更多的利益,导致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均匀的分配,而是集中的掌握在了少数人的手里,其他的科技项目计划参与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由于没有完善的科技计划成果评价体系,很多企业无法中去准确评判科技成果的价值,不了解科技成果产业化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投资不是很热衷,导致很多科技成果都不能实现生产力的转化[4]。国家对科技成果专利人员各个方面的补助,没有相关的条例规定,导致很多科技成果研究对申请专利的兴致都不高。
        二、科技计划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一)项目指南环节的管理策略
        在项目指南这一环节当中,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该明确项目指南环节知识产权管理的规定,并设置专门的管理经费。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在申请时应该做好充分的装备工作,明确核心技术的具体需求,掌握该科技项目当下的知识产权现状,为科技项目的研发过程,提过充分的依据,保证科技项目计划的申请。
       (二)项目评审环节的管理策略
        在项目评审环节,将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转让等方面都列为知识产权的审查指标之一,从各个方面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审查评估。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可以专门设立一批专门的审查人员,成立专项的管理资金和管理制度,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成立,同时,也要为项目的科研经费设立专门的审核流程,防止科研项目经费被挪用、截留、挤占。在知识产权的评审方面,有关部门可以邀请相关的学者专家参与到这一环节当中,邀请的专家学者一定要明确该科技项目研究领域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的知识成果,还要有卓越的前瞻能力,保证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率。
       (三)项目合同环节的管理策略
        针对科技计划合同环节知识产权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明确知识产权条款,另一方面是加强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管理。在明确知识产权条款方面,项目计划书中应该明确地指出该项目得成果指标及相关的时间进度,以此保证研发经费的投资。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的管理,则是为了保证科技项目的申请研发能够顺利进行,防止有人挪用项目资金,影响科技项目的正常进行。
        三、结束语
        科技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的管理,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的开展与研发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完善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我国科研工作的起点。
        参考文献:
        [1]万贤贤, 张春强, 云昭洁, et al.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4):12-13. [2]厉伟.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 科学咨询, 2007(7):40-41. [3]郭晋佩. 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 v.14;No.426(30):175-176. [4]刘抒彦. 基于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法律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 154(04):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