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内注药结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期   作者:徐振文1 吴建华2 伍泽鑫3 谢学儒 廖容斌 杨济源 温秀锋
[导读] 研究颈椎管内注药结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颈椎管内注药结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5例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行颈椎管内注药1次,注药后第二天治疗组颈部开始辩证给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湿敷,对照组颈部给予单纯白酒(添加食用色素,使其颜色和自拟中药外用药酒相似)湿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疼痛评分以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且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颈椎管内注药结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管内注药;自拟中药外用药酒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主要是因为单侧或者双侧的脊神经根被刺激或者压迫所导致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椎旁肌压痛、手指麻木以及根性肌力障碍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1】。随着人们工作方式改变,如手机、电脑和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潮湿的机会不断增加,该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西医治疗主要以物理疗法配合药物消炎、止痛、营养神经为主,仅能暂时缓解症状【3】。中医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的范畴,临床中也称之为项痹病,根据辨证分型以气滞血瘀型和风寒湿型最为常见。本研究通过颈椎管内注药结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治疗治疗气滞血瘀型和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患者,共45例,使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2.18±8.60)岁,病程(8.43±5.290)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4.17±9.59)岁;病程(8.35±5.3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4】自拟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一致;②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X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节段性不稳或椎体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棘突偏歪,椎体滑移等改变,MRI示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有五型:(1)风寒湿型:颈项肌肉强直,活动灵活度受限,伴有疼痛及沉重感,颈部活动受限,肩臂酸楚,上肢发冷、麻木疼痛,以痛为主,恶寒畏风,居住环境潮湿或者有久居湿地史,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2)气滞血瘀型:有跌扑闪挫史或久坐低头工作史,颈项、肩臂疼痛甚至放射至前臂,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手指麻木,局部有压痛,舌质紫暗,脉细涩。(3)痰湿阻络型:颈项疼痛,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沉重麻木,痞满纳呆。舌体胖大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4)肝肾不足型: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可有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辩证为风寒湿型或气滞血瘀型;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能配合治疗和随访者。
         排除标准:第一诊断不为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辩证不为风寒湿型或气滞血瘀型;有明显脏器功能损害;不能配合治疗和随访者。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均完善常规检查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片、颈椎MR等专科检查。药物上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0.2g qd口服、弥可保0.5mg tid口服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行颈椎功能锻炼。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绝对禁忌症后,两组患者均行颈椎管内注药1次,注药后第二天治疗组颈部开始辩证给予自拟中药外用药酒(风寒湿型使用自拟中药外用1号药酒,气滞血瘀型使用自拟中药外用2号药酒)湿敷,对照组颈部给予单纯白酒(添加食用色素,使其颜色和自拟中药外用药酒相似)湿敷,两组患者湿敷约30min/次,疗程均为1周。
         自拟中药外用药酒:1号药酒方药:乌药、制川乌、白芷、麻黄根、当归、醋乳香、桂枝、海风藤、醋没药等,用50°白酒浸泡1个月。2号药酒方药:徐长卿、大黄、乳香、忍冬藤、没药、鸡血藤、刘寄奴、海风藤、络石藤等,用50°白酒浸泡1个月。
    颈椎管内注药操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及指脉氧监测,颈部定位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无菌洞巾暴露颈椎穿刺操作区域,取C6/7或C7/T1节段间隙为穿刺点,检查器械,确定穿刺针通畅,针芯正确配套后,用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正中进针,穿刺针头在最初穿刺的1~2cm内与身体纵轴垂直进针,阻力感突然消失时再进针少许,将针芯慢慢抽出,回抽未见脑脊液,边观察患者反应边注入配好药物:0.9%NS 20ml+地塞米松5mg+甲钴胺500ug+曲安奈德10mg+罗哌卡因30mg,注药完成后拔针,针口无菌敷料覆盖。
3.观察指标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6】。临床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较轻的劳动和工作;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3.2评分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估症状改善情况。
         视觉模拟量表(VAS)为一条l0cm长的直线,分为10个点,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数值越大,疼痛程度越重。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分别从临床症状(颈肩部疼痛与痛苦感、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共9分)、工作和生活能力(3分)、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肌力、腱反射,共8分),手的功能(0~2分)4个方面观察,分值越高,症状越轻。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结果
5.1疗效比较
         治疗后1周,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为91.3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一结果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

5.2治疗前后VAS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P<0.05;说明治疗组对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VAS比较

5.3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比较
         两组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手的功能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在总分上,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P<0.05;这一结果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比较
0.30    17.83±1.59   
6.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渗出大量炎症介质,局部神经出现炎性水肿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7】。生理盐水可以冲洗和稀释炎性介质,地塞米松、曲安奈德联合使用可以消除神经炎症,罗哌卡因有缓解肌肉、血管痉挛和止痛的作用,这几种药物通过颈椎管内注药最终可达到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的作用。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侵袭,客于筋脉,注于经络,气血失和;或因气血亏损,肝肾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因外伤以及长期的姿势不良等导致颈部肌肉紧张痉挛,使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发为本病【8】。临床发现本病以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最多见。
         自拟中药外用1号药酒的组方为:乌药、制川乌、白芷、麻黄根、当归、醋乳香、桂枝、海风藤、醋没药等。风寒凝滞于经脉,则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无定处,得温痛减,而乌药性温味辛,诸冷能除,凡气堪顺,与制川乌合而为君,臣以桂枝、海风藤可以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寒凝则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则津液运行不畅,化而为湿,故以白芷、当归、醋乳香、醋没药散寒除湿、活血行气止痛。使以麻黄根防止辛温发汗之药发散太过。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舒经通络。主治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乌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研究表明,乌药中起抗炎镇痛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乌药总生物碱有缓解P-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后足跖肿胀效果,能减少小鼠在热板上舔后足的次数和减少乙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镇痛效果显著【9】。川乌总碱对非免疫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乌头总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3-乙酰乌头碱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11】。
         自拟中药外用2号药酒组方为:徐长卿、大黄、乳香、忍冬藤、没药、鸡血藤、刘寄奴、海风藤、络石藤等。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故见痛有定处。《本草便读》云:“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故方中以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为君,祛湿通络。臣以徐长卿祛风通络止痛。气滞血瘀则佐以乳香、没药、刘寄奴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大黄泻下燥湿,使痰湿从肠道排出。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鸡血藤煎剂对失血性贫血家兔耳缘静脉中红细胞血红素及网织红细胞数最无明、显改善作用【12】,其药效与其他活血化瘀药一样能扩张外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同时还具有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注射剂体外实验证实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血粘滞症动物的血液黏度。PAF是由Benveniste等研究I型变态反应时发现并命名的,是一种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密切相关的内源性活性脂质介质,PAF历来被认为是机体致炎作用最强的介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血栓、炎症、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曾华武【13】等进一步对海风藤中有效成分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4种成分均能选择性拮抗PAF对兔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本研究显示,通过辩证使用自拟中药外用药酒,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得到提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和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中医外治方案的优势和特色,以及中医外治方案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司井夫,孙武权.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4):13-14.
         【2】张长杰.肌肉骨骼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5-237.
         【3】刘超,郭亮.牵引、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治疗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54-56,63. 
         【4】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8.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7】孙攀,杜元灏,熊俊,等.针刺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光明中医,2009,24(10):1824-1830.
         【8】金国军,曹逸.强肾除痹汤联合颈椎推拿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5):110-112.
         【9】Zhang J(张剑).et al.Pharmacology research on ab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otal alka from Linderac rddix.Chin Hospi Pharm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187-2190.
         【10】彭波,杨华元.乌头、附子及其主要生物碱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1993,8(3):158-161.
         【11】陈信义,李峨,侯丽,等.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923.
         【12】张涉芳.丹参、当归、鸡血藤对贫血家兔末梢红细胞、血 色素及网织红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学院药学杂志,1989,9(9):387.
         【13】曾华武,等.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对免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4):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