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措施对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88例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方式,另外8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措施,将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高,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关节活动度高,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于推广。
关键词:运动功能;活动能力;下肢骨折;康复训练
下肢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下肢骨折的患者通常是由运动损伤、撞击或交通事故等引起。人们行走需要依靠下肢功能,若下肢发生骨折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家庭增添经济负担。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的方式帮助患者关节复位,但术后若没有实施康复训练将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带来阻碍,从而降低治疗效果[1]。本文通过研究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部分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措施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占88例均符合此次纳入的标准,且以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与签字。对照组有5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6岁-65岁,平均年龄在(45.02±3.33)岁;观察组有45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岁-59岁,平均年龄在(38.8±1.09)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与分析,差异显然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88例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措施,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督促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休息。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嘱咐患者避免使用辛辣刺激的食品等。给予观察组88例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治疗措施,患者术后第三天开展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有以下两点:(1)被动锻炼:对患者损伤周边部位的肌肉进行按摩,帮助患者提高血液循环功能。(2)主动锻炼:①当患者肢体或者关节处于固定状态时,先进行踝泵训练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当患者未固定下肢时的状态,在保证关节以及损伤部位稳定情况下将患者肌肉的耐受性作为标准,进行相关的抵抗阻力的训练。②关节活动训练。下肢被动关节训练可通过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机(cpm)和由康复治疗师徒手进行关节松动术进行完成。下肢主动关节训练通过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患者自主运动关节来完成。需要时刻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患者动作应适度,避免患者关节出现损伤[2]。③负重练习:负重练习时应先测评患者的负重程度,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走动,每次练习时长为十五分钟,每日两次。④坐立练习:对患者开展相关知识宣教工作,避免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指导患者完成坐立的训练,医务人员应在训练的过程中给予患者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件。若发现患者训练有错误,应立即纠正并进行正确的指导[3]。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走动、如厕、穿衣、吃饭、大小便以及装扮等,总分数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相反分数越低则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ˉx±s)来表示,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检验可通过t值来完成,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检验可通过x2值来完成,当结果显示为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n(%)]
.png)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关节活动度情况
将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关节活动度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观察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高,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关节活动度高,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3、讨论
骨质的多发性在下肢骨质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5]。机体的肌力与关节活动度良好是保证下肢完成站立的基本条件。而下肢损伤是由骨折等多种情况引起,损伤后会破坏患者周围肌肉组织[6]。临床治疗骨折患者会将其内外进行固定然后实施治疗,但长期固定肢体会逐渐将下肢活动关节的功能丧失。
传统的康复护理是建议患者多卧床修养,但相关报道表明骨折患者不应长期处于卧床休息状态,这样会导致患者肌腱损伤恢复缓慢以及诱发骨质疏松等症状,加重患者痛苦,最终造成患者大量流失骨内矿物质的现象[8]。而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效果[7]。本文通过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高,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关节活动度高,差异显然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吸收骨内矿物质,避免其发生骨内矿物质流失的风险。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康复训练促使患者肌肉和关节得到运动,提高患者骨与肌肉的牵引力。是患者骨折部位可以得到有效的发育和生长,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恢复效果[9]。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孟玉杰,蒙娜.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06):76-79.
[2]谢桂民.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探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16):53-54.
[3]陈艳,赵玉焕,庞咪,郑国红.提升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04):444-448.
[4]颜永太.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效果评价[J].名医,2018,11(12):109.
[5]刘达,塔光,李新建.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7):53-54.
[6]郑碧蓉,陈其会.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96-97.
[7]李卉梅,刘小芳,李秀云,刘四文,伍翰笙.实施延伸康复训练对四肢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29(12):72-74.
[8]孙斌益.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8,48(12):87-89.
[9]杨勇胜.综合康复治疗对50例下肢骨折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15):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