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期   作者:杨珊珊
[导读] 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给予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肩关节承重时间及出现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恢复优良率观察 组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4%,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锁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锁骨骨折发生于锁骨部的骨折,锁骨位于胸廓的顶部前方,位于皮下,为上肢与躯干连接的唯一骨性结构。锁骨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开放或多发骨折,非手术疗法不能改善的严重的移位骨折或骨不愈合者行手术治疗[1]。给予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工作,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效果,现对具体方法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9.5±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伤13例,其他2例;
         观察组34例给予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5±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摔伤12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差异性,可以进行对比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
         观察骨折端血肿大小、皮肤是否破损、患侧上肢各关节的活动、皮肤感觉及末梢血供等情况。观察上肢血液循环如果皮肤颜色发白或青紫,温度降低、感觉麻木,系“8"字绷带过紧所致。嘱患者双手叉腰、挺胸抬头、双肩外展后伸,如症状仍不缓解,及时报告医生适当调整外固定松紧度,直至症状消失。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饮食。对于疼痛明显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痛苦。
         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肩部固定后取去枕仰卧位,避免侧卧位,这种被动姿势给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使睡眠受到影响,容易自行改变卧位,其结果影响骨折复位的效果造成骨折端短缩[2]。因此,应对其关心、体贴,主动给予帮助,讲清治疗卧位的意义。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收听音乐等,使其以良好的心情克服初期卧床带来的不适及烦躁。晚间休息前做好晚间护理促进睡眠。
         1.2.2术后护理
         1.2.2.1体位护理术后患侧上肢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卧位时去枕,在肩胛区垫枕使两肩后伸,同时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防止患侧上肢下垂,保持上臂及肘部与胸部处于平行位。
         1.2.2.2观察伤口渗血、渗液、肿胀情况:疼痛加重伴体温升高时有感染可能,告知医生进行抗感染处理。
         1.2.2.3病情观察  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青紫,温度是否降低,感觉是否麻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1.2.2.4做好基础护理  骨突及受压部位可垫软枕或给予按摩等。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平整,防止压疮发生。
         1.2.2.5加强饮食护理  鼓励多食用高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1.2.2.6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也称愈合期,伤后4周内。骨折经处理后2~3d,肿胀开始消退,疼痛减轻,即开始功能锻炼。做患侧未被固定的关节所有轴位上的运动,如握拳.伸指.分指、屈伸掌指和指间关节、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前或旋后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大用力程度[3]。第二期也称恢复期,约4周以后,解除外固定物后进入此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常用的方法有主动或被动运动、关节主动牵伸运动;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使肩前后摆动;上身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使肩内、外摆动;双手握体操棒或小型哑铃,左、右上肢互助做肩的前上举、侧后举和体后上举运动。
         1.3 判定标准 优:术后患者无疼痛症状,功能恢复或者接近正常,骨折完全愈合;良:骨折复位达80%以上,骨折端稳定。骨折愈合时间在2~3个月,偶有疼痛;可:经治疗后骨折复位在50%~80% ,骨折愈合时间在3~4个月,活动时出现剧烈疼痛,肩关节活动稍受限;差:内固定不牢固,骨折端不稳定,骨折出现移位,复位低于50%。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肩周炎愈合畸形等并发症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优21例(61.76%),良11例(32.35%),可1例(2.94%),差1例(2.94%),优良率94.12%; 对照组患 者34例,优13例(38.24%),良14例(41.18%),可5例(14.71%),差2例(5.88%),优良率79.42%;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恢复优良率观察 组94.12%明显 高于对照 组的79.42%,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2.94%),肩周炎2例(5.88%),愈合畸形1例(2.94%),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 对照组患 者34例,发生术后感染6例(17.65%),肩周炎7例(20.59%),愈合畸形5例(14.7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9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4%,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部分患者担心早期活动引起骨折移位的可能性,害怕活动引起的切口疼痛加重。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早期活动以被动为主,然后逐渐转变为主动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的护理干预方法是将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递给患者,指导患者早期加强手指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并在术后功能锻炼干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骨折恢复优良率94.12%明显 高于对照组的79.4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4%,两组差异明显。
         总之,锁骨骨折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蒙文艳. 护理干预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4):137-138.
         [2]孙勤.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05):29-30.
         [3] 郑素敏. 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028(023):3290-3291.
         [4]高小萍. 分析护理干预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 2014, 000(01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