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杨学荣
[导读] 摘要: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林业生态建设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态文明目标,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西昌市大箐国有林场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  615000
        摘要: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林业生态建设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态文明目标,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林政资源的管理,也愈发关注现代化林业生态的建设。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政资源管理;措施
        引言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要素诸多,工作周期长,需要同时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作为支撑与辅助。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均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新方向,研究其相应实施方法与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林业事业发展质量与效果,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占地非常广阔,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类似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业的发展,而加强林业资源建设及林政资源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林业资源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因为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发展过于迅速,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而通过林政资源管理及林业建设,可以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加和谐。除此之外,加强林政管理还可以使林业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防止出现过度砍伐开采的现象发生,从而更好地发挥林业资源的优势,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优化对策
        2.1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任何工作想要取得效果,在工作开始的前期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主要从2个方面入手。制定较为完善的施工方案。要先对林业生态工程种植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现场的各类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以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稳步开展。拥有了明确的建设方案之后,还应对林业生态工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与树苗进行提前准备,避免由于准备不足的问题而耽误工程建设的进度。由于林业生态工程面积巨大,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避免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为有效地缩减这一开支,可以利用周围人民群众的自觉性,自发的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巡逻保护。为充分调动周围群众保护林业生态工程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自发地加强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支持与保护。
        2.2合理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
        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前期建设所得到的回报甚微,大部分的林业生态工程为公益性的,缺少资金的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为保证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成果,必须要增加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量。获取建设资金有以下几种方法,各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会留有一部分的备用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但在平时基本闲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这部分资金收集起来用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可以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受益较大的地区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宣传,使附近居民了解林业生态工程对自身生活所能够产生的有利影响,并发动群众进行捐款用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为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政府可以站在宏观角度进行调控,如出台一定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扶持政策,帮助林业生态工程进行发展。也可以降低国有银行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贷款利率,降低林业生态工程的贷款负担,增加林业生态工程的贷款额度以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能够稳步开展。


        2.3注重强化技术培训
        为有效深化林业生态建设进程,提高林政资源管理效果,必须注重强化技术培训与交流。要立足林业资源实际,邀请林业生态建设的权威人士举行讲座与论坛,全面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及林政资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林政资源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真正将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全面融入到林业生态建设的全过程。要建立详细的技术培训计划方案,且严格执行到位,并定期组织林业生态知识与技能的测试与评估,及时掌握技术培训的实施效果,以此为依据调整优化培训规划方案。要引导林业生态建设及林政资源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工作实践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可立足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将工作人员所取得的成效数字化、指标化,全面体现其林业生态建设实绩,并将其作为绩效奖励考核的依据。
        2.4调整区域性树种结构
        现在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准则进行,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时间和地理环境等各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种植的树木进行栽培。在种植之前要先对区域内的树种和不同树木对于环境的耐受性进行考量,选定树木种类之后还要选择合适树龄的树木进行栽培,如果选择太小的树木可能不易存活,对于环境的突然改变无法适应,选择的树龄较大可能会造成种植经费和人力资源消耗加大,且较大树木移栽过程中易产生枯萎死亡的症状。要根据不同区域对于树木的要求和树木在区域内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选择性种植,区域性的树种种植方法既保证了环境的多样性也促进了树种的成活率和种类的繁衍。
        2.5不断完善林政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是林政资源管理的基础,为加强林政资源的管理,还必须不断完善林政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对于林政资源管理已出台的多项法律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各省及地区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新法律法规为指导对林政资源实施监管,使得我国森林的整体发展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林业生态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林政资源的管理也必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就需不断完善林政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林政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所存在的空缺,以为林政资源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结语
        生态系统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以及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沙尘暴、土壤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理,后果将无法设想。而进行林业生态建设,植树造林则可以十分有效地抑制这一情况,又可以为我国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举措。但在实际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为保证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发展前景,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合理地增加林业建设的投入,并做好相关法律的建设作为辅助工作,以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传星.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办法[J].山西农经,2017(1).
        [2]余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初探[J].绿色科技,2018(7).
        [3]颜开平.林政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探讨[J].低碳世界,2019(4).
        [4]黄军,陆柳春.探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现代园艺,2018(10).
        [5]张永昌,张友昔.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现代园艺,2017(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